材料一:
有一調查機構對對14到25歲的青少年的調查結果顯示,現在的中學生比大學生節儉意識強,參加工作的青年比未參加工作的大學生節儉意識強,大學生中經濟條件較差和一般的比經濟條件好的節儉意識強,因此,可以看出,大學生最崇尚享樂主義。
材料二:
說的是南京財經大學舉辦了一場“饑餓體驗”行動。南京財經大學63名同學參加體驗貧困行動,讓大學生在饑餓中學節儉。3個星期的全部消費150元,平均每天只有7.14元,其中包括通訊費、交通費在內。
問題:
1、你認為大學生不勤儉節約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讓你組織"饑餓行動",你會怎樣組織?
3、"饑餓行動"成功了,在記者招待會上,有人當場說你是在搞花架子、形式主義,組織這次活動沒有意義 ,你怎么辦?
4、如果你同宿舍的一位同學花錢大手大腳,奢侈浪費,并經常向借錢,你怎樣與他相處?
2007年江蘇公務員考試7月3日面試題詳解
一、請結合實際,分析造成許多大學生不勤儉節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要素:綜合分析能力
要點:原因很多,主要來自三個方面:1、自身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3、社會的因素。
1、從大學生自身講,沒有吃過苦,不知道節儉的重要性,節儉意識及觀念淡薄,好面子、講排場、比闊氣行為時有發生。
2、從當代大學生家庭講,獨生子女居多,家庭條件比過去要好,從嬌生慣養,沒有形成好的節儉習慣。上大學后,來自家庭的經濟基本有保障,父母的不節儉行為也對大學生有一定的影響。
3、從社會環境看,全社會勤儉節約的觀念淡薄,節儉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勤儉節約的手段也不多,倡導節儉的相關機制不夠完善等。
二、現在讓你來負責組織南財大學生曾經組織的“饑餓體驗活動”,希望活動能開展得更廣泛、深入,也更有成效,你準備怎么做?
要素:溝通與協調能力
要點:一是要分析清楚南財大學生會組織“饑餓體驗活動”時,有些同學不愿參加的原因,以及不支持這個活動的各種觀點。要使活動開展得更廣泛、更有成效,關鍵是要讓活動的意義更鮮明,策劃更新穎,能把態度模棱兩可或不情愿參加的學生吸引到活動中來。
二是要認真研究分析大學生的特點,結合在校生的不節儉的行為,通過走訪有關單位、教師、學生,廣泛聽取開展“饑餓體驗活動”的意見及建議。如果大家覺得活動名稱不夠貼切,意見不夠鮮明,則可以把活動名稱改成更好的,也可以重新策劃活動內容和過程,只要能達到節儉教育的實際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三是活動,內容和過程必須是切實可行,不鋪張浪費,不搞花架子;統籌考慮知名人士支持講話,宣傳方式(發放宣傳品、板、紙,校園廣播,校園網,校刊),參加者宣誓等方式。
三、如果你組織的“饑餓體驗活動”開展得很成功,有記者正在對你采訪時,有人當著記者的面指出你組織的這個活動更多的只是形式和花架子,實際意義并不大。面對這種局面,你會怎么做?
要素:情緒穩定性
要點:活動的實際意義大與不大,不能由個人說了算,而是要靠活動的參與者日后的行為是否比以前更節儉來說明。
對別人提出的反對意見,可以反駁,可以解釋,可以采納,也可以不理睬,只要陳述的理由合情合理,具有說服力和可行性即可。四、假如你同宿舍一位同學平時就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他自己還經常向你借錢去請客、買奢侈品、炒股,這時你將如何與他相處?
要素:責任與進取
要點:一是通過自己勤儉節約的行為去影響他,號召同宿舍的其他同學自覺做到勤儉節約。
二是通過適當的方式向這位同學說明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的嚴重程度與危害。
三是適當控制借給他錢的數量,有必要時要讓他講清楚借錢的用途。如果確實是生活與學習必需的,則借給;如果確實他有鋪張浪費之行為,下不為例。
四是以上措施如果沒有效果,則要將此事向班級輔導員老師報告。
綜觀今年江蘇省公務員錄用面試考題,呈現出的特點,可以簡要概括為“兩強兩弱”。 具體說來“兩強”為:
第一,強化了對基礎能力的要求。
7月3日和4日的考題,考題要求考生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回答4道考題。7月3日的考題為:1、請結合實際,分析造成許多大學生不勤儉節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現在讓你來負責組織南財大學生曾經組織的“饑餓體驗活動”,希望活動能開展得更廣泛、深入,也更有成效,你準備怎么做?3、如果你組織的“饑餓體驗活動”開展得很成功,有記者正在對你采訪時,有人當著記者的面指出你組織的這個活動更多的只是形式和花架子,實際意義并不大。面對這種局面,你會怎么做?4、假如你同宿舍一位同學平時就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他自己還經常向你借錢去請客、買奢侈品、炒股,這時你將如何與他相處? 7月4日的考題為:1、近幾年,國內有關部門舉辦聽證會的事例已經越來越多,但社會公眾的反映總是有些不太滿意,你認為主要原因有哪些?2、某市兩個月后將要舉行一次燃氣價格聽證會。如果你被選定為聽證會消費者代表,你將如何進行參會前的準備?3、如果你被錄用,工作半年后,發現自己所在科室的人員表面關系都很不錯,但實際工作上大家的配合協作并不默契,工作效率也很低。這時你會怎樣去做?4、你的朋友小賈是某公司的一名職員,雖然收入很高,但工作壓力也很大,幾乎每天都要加班。昨天上午因遭受經理的訓斥而很煩悶,他(她)約你今天晚上去喝茶,你覺得見面后應該怎樣做才能最好地幫助他(她)?分別側重考察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計劃組織能力、應變能力和人際協調能力。而這四個方面的能力恰恰是國家人事部明確的我國公務員錄用面試的八大要素中最為重要也最為基礎的內容。根據對公務員的工作分析和認證,國家人事部將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的匹配性、綜合分析能力、計劃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應變能力、自我情緒控制、言語表達能力、舉止儀表等八個方面的要素作為公務員錄用面試測評的公共要素。自國家人事部正式確定和出臺這八項公共要素以來,至今未作過調整和變動。實踐證明,這八個方面的公共要素較好地反映了公務員錄用面試測評的基本內容,在多年來的錄用公務員面試命題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無論是從今年面試題本的總體結構來看,還是從歷年面試題本結構的對比情況來看,近幾年少見的計劃組織能力測試題又出現在面試題本中,這就充分表明,今年的面試命題更加注重對考生的基礎能力的考察,題本結構也更為科學.第二,強化了對大學生生活和民生問題的關注。
7月3日的面試題本所選取的關于大學生節儉意識的問題,可謂近年來江蘇公務員面試考題中最為貼近考生的選題,不論對于應屆大學生,還是對于已經步入社會的往屆大學生,也不論對于已有工作崗位的在職人員考生,還是對于仍然處于待業狀態的考生,都可以說是既十分熟悉,而又非常容易忽視的問題。一般情況下,考生很少對此進行深入、全面的思考,這正是今年命題的高妙所在:選取考生熟悉的話題,讓考生感到有話可說,不僅有利于較快地緩解和消除考生的緊張心理,便于其拓寬思路,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但同時也考察了考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和思考度。如果考生對貼近自己生活的問題表現出一種因司空見慣而變得熟視無睹,甚至發展成為麻木不仁,就無法對問題進行全面、系統、深刻的剖析。此外選取這樣的話題作為考題,還可以有效避地開猜題、押題者的“搜索”范圍,確保考試的公正性。7月4日的面試題本所選取的是關于聽證制度的問題。2002年聽證制度陸續在各地出臺,但由于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詳細的規定,聽證會組織者往往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根據自己的需要來作出取舍決定,因而價格聽證會往往最終流變成為價格“聽漲會”,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和部門連聽證代表的人選都不公開,這樣的聽證結果自然只能遭致老百姓的一片質疑和反對。對于立志成為公務員的青年,題本就是要測試其對當前社會形勢下不同階層和群體的利益協調的思考。關注民生,在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現代執政理念的今天,乃是公務員的天職。
“兩弱”為:
第一,弱化了對“材料”的記憶理解。
今年江蘇公考面試的形式仍然是以“材料題”的形式出現,即在考生進入面試室正式回答考官所進出的問題以前,先讓其在“材料閱讀室”閱讀工作人員所發給的材料。7月3日的材料有兩個:材料一說的是,北京一調查機構對8個城市700余名14到24歲的青少年的調查結果顯示,現在的中學生比大學生節儉意識強,參加工作的青年人比未參加工作的大學生節儉意識強,大學生中經濟條件和一般和較差的比經濟條件好的節儉意識強,因此,可以看出,大學生中崇尚享樂主義和奢侈之風盛行的問題具有較大的普遍性,對其進行節儉教育已經迫在眉睫。材料二說的是,南京財經大學舉辦了一場“體驗饑餓”的特別活動,該校64名同學自愿參加,21天內將全部生活開銷控制在150元以內,目的是讓大學生在饑餓中學會過“苦日子”。7月4日的材料也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介紹聽證會起源于英美,及其在英美的具體操作方式,二是“網評”對聽證會制度在我國一些地方實施的反映,以及存在的種種問題。考生讀完材料后,再到面試室回答考官所提出的問題。但是,與往年相比,給人感覺明顯的是兩大變化:
首先是大大降低了考生對材料的記憶理解的要求。譬如,去年給考生閱讀材料的時間規定只有5分鐘,在閱讀中不得做筆記,更不得將材料帶入面試室答題,也就是說考生面對1100字的材料,必須在5分鐘內完成記憶理解的全部任務,而且然后帶著自己的這種“記憶理解”走進面試室,接受考官的提問。可以想見,如果沒有一定材料閱讀的記憶理解能力,是很難全面系統地把握材料的精神實質和重要內容的。而今年的材料,考生不僅可以在閱讀中做筆記,還可以將材料和自己所做的筆記一并帶入面試室,在答題時參考使用。
其次是考官所提出的問題與材料聯系的密切程度大大降低。以往特別是去年的考題,其部分內容與考生考前在“材料閱讀室”閱讀的材料本身直接相關,如果考生因為緊張或其他原因,沒有較準確地記憶理解材料中的相關內容,甚至個別特殊的名詞,就無法回答出考官的提問,只能是“望題興嘆”,極有可能造成這一題無法得分。而在今年的題本中,材料僅為問題的“引子”,考官所提出的四個問題,沒有一個是與材料中的內容直接關聯的,即使考生能在較短的閱讀時間內將材料的全部內容背誦出,在答題中也無法找到“用武之地”,不具備應對公務員面試必備的基礎能力,仍然無法鋒利取得理想的成績,要想通過面試關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弱化了對機關實務的要求。
多年來,江蘇公務員錄用面試的考題,一直都較為重視對機關實務的相關內容。如考察考生怎樣處理機關中上下級、同級以及與行政管理相對人之間的人際關系,考生對機關工作程序的了解等,但這往往會造成應屆大學生和社會在職人員,特別是已經在機關下屬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員之間對考題駕馭的認知基礎的差異,造成對同一道問題的回答,社會在職人員答題易,而應屆大學生答題難的現象。今年的兩套考題,都是應屆大學生和曾經的大學生甚至是一般社會成員所共同知曉的內容,未涉獵機關工作實務的范疇,克服了以往以機關工作實務命題造成的差異和影響,更有利于體現公務員錄用考試公平、公正的原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