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評論:碩士和泥瓦工比的不該是收入高低

          首頁 > 

          考研

           > 評論:碩士和泥瓦工比...

          評論:碩士和泥瓦工比的不該是收入高低 (圖)

          評論:碩士和泥瓦工比的不該是收入高低1

          碩士生月薪4000沒人要,裝修工每天少于300不干。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有則報道說,在蘇州,泥瓦工日薪300元起,而碩士生月薪不到4000元,引起了不少議論。有的以此為 “怪現狀”,直指高校盲目擴招,造成研究生整體“含金量”下降。也有網民細細算賬后指出,泥瓦工收入并不高,工作臟、勞動強度大,按日支薪說明并不是每天有活干,而且沒有“五險一金”,沒有隱性福利,實際性價比未必優于月薪4000元的碩士生。

          應該說,這些議論都有道理。然而還有一點值得玩味——為什么單單與泥瓦工比?比不過就憤憤不平,就認為是一種“怪現狀”?簡言之,這種比較的一個隱含前提,是或多或少輕視體力勞動者的傳統觀念。雖然宣揚“行行出狀元”已經多年,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機關干部、管理層、科研人員等“勞心者”地位高、體面,而工人、農民、服務人員等“勞力者”總是低人一等。

          不過,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確實有部分年輕人已經能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也成為完善自我、回報社會的方式。這種“自由”的基礎,是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富足的社會財富積累。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尤其是各種身份的人為區隔逐步取消,個人發展的機會公平充分實現、在擇業中體現“自由意志”的一天終究會到來。那時,如今的“怪現狀”會成為一幅新圖景:碩士能從容地選擇做泥瓦工,為刷出一面平整光滑的地坪而自豪;泥瓦工能重新拿起紙筆讀書,為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論文而努力。碩士生與泥瓦工之間比的不是收入高低,而是從勞動中獲得的自我價值。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