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北京林業大學研考復試現場:且“修剪”且珍惜

          首頁 > 

          考研

           > 北京林業大學研考復試...

          北京林業大學研考復試現場:且“修剪”且珍惜

          作為北京林業大學最有特色的“老字號”,林學院在4月8日至11日用3天展開了研考復試。在這個研究生人數多于本科生人數的學院,研考復試選拔工作任務尤為艱巨。

          記者在現場發現,來林學院復試的考生,更像是一株株小苗,要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園丁的澆灌。這次復試,給了園丁“選苗”的機會,更為每一株小苗的成長指明了方向。

          PPT、微寫作,讓“小草”更多展示自我

          4月9日下午4時,在北林大林業樓409教室,一名學生正通過PPT講述自己的實驗成果。這看似原來在校生課前演講的環節,是草學學科研考復試的自我介紹環節。

          “這是我大二那年爬山的照片,我非常熱愛大自然。”在這個環節,有的考生“秀”出了自己的生活照,有的考生無論PPT還是口頭表達全部用英語。每名考生有8至10分鐘時間,偶爾超出時間,在座的老師也會耐心聽完,并不打斷。

          結合PPT做自我介紹的新模式,是由草學學科負責人韓烈保提出的。正如歌中所唱,每名考生都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為了讓每棵“小草”從不為人知到為人熟知,這里的自我介紹不再平鋪直敘,而是加上PPT作為輔助,讓考生可以更直觀地表現自我。

          “我們更愿意聽聽考生的經歷。”韓烈保告訴記者,即使復試工作延長到下午6點以后,他們也堅持讓這個環節進行下去。“一打開PPT,我立刻找到了在自己學校做presentation(課前演講)的感覺。看到PPT上的每個圖片、表格,我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剛走出考場的一名考生說,一個好的開場白讓他后來的回答行云流水。

          草學學科復試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環節——微寫作。每名考生在面試完后,都要用30至40分鐘寫一篇隨筆,字數、體裁不限,只寫自身的經歷。今年的題目是“這一路走來”。考官的任務就是結合考生的PPT介紹看作文,進一步了解其性格、能力、特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考生在工作4年后仍然選擇考研[微博]。他不被家人、朋友所理解,而且在做決定時權衡的利弊比應屆生更多,所以更加珍惜這次機會。我們能看出,這名考生的性格非常堅韌。”考官許立新說。

          每株小苗都有特質,且“修剪”且珍惜

          記者先后兩天走進林大復試現場后發現,每位考官都先對考生本身的特質作出分析,再“因材提問”。

          陳雨峰,北林大的“土著民”,他的優秀在本科時已“初露尖角”。復試時,他一路笑著走上講臺。“你是頭一個笑著進來的,可不要是頭一個哭著出去的喲!”考官們儼然對這個一臉自信的小伙子了如指掌,在他進門時開了個玩笑。“既然是我們的學生,我們就不用再做過多了解,只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考上研究生,如何做隊伍的teamleader(帶頭人)?”對于自己培養出的小苗,考官們提出了更“苛刻”的問題。工作了一年的陳雨峰并沒有慌,而是有條理地列出了自己的“賣點”,風采不減當年。他復試完走出考場后,考官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們知道,這株小苗學習能力不錯,又樂觀開朗,本科就在本校讀,熟悉這兒的教學模式和體系,無論放在哪個團隊,都可以成為小領導,讓團隊更緊密高效地聚集在一起。

          在405教室的生態學學科復試中,一名本科學生物技術的考生很不自信,再加上緊張,有點兒語無倫次。“那你告訴我窗外那棵是什么樹吧。”考官并沒放棄對他的提問。這一次,考生給出了正確答案。“今年你們學校報考這兒的考生一共有3名,我們只能招1人。你覺得誰更有希望?”“我覺得別人更有希望,因為他們的實踐能力比我強。”考生直言不諱地回答。“問這個問題是希望你談談自己的優勢。”另一位考官緊接著循循善誘。雖然考生回答得很不理想,但在他出門后,考官們仍然對他的品質作出了肯定:“他很謙虛誠懇,只是缺乏實踐,可以在以后多加鍛煉。”“最后幾個專業問題他答得還行,可見他下工夫了。”

          林學院院長韓海榮告訴記者,每株小苗都有自己的特質。如同《病梅館記》寫得那樣,如果按照“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的標準挑選梅花,就會千篇一律,很容易磨掉其本身的特質。選拔研究生時,考官會先看他根基是否牢固,挖掘特質,并讓其發揮,再根據研究方向“修剪”,方能培養成大樹。

          園丁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

          英語口語是很多考生頭疼的環節,時不時會有人因為不知如何表達而出現尷尬的場面。林學院的口語測試考察考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在421教室,“Er.。。”一名女生在簡單介紹自己后就一直結巴,越著急越表達不出來。口語負責老師雷妮婭跟這名女生說完“takeiteasy”后,話題一轉,問她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來到北京。女生的心理障礙仿佛一下就消除了,繼續和老師交流下去。“這兩分鐘的‘拉家常’話題并不固定,除了讓考生消除緊張之外,也是對于‘說’的測試。”雷妮婭始終對考生保持微笑,為了讓考生理解問題,還加上了肢體語言。當考生聽不懂時,她就會變換另一種句型再問一遍。面試完幾名考生后,她的額頭沁出了汗水。“我其實比考生還急。”雷妮婭不希望考生因為卡殼而失分。

          考場內,老師在考核考生;考場外,考生也在談論老師。“我要給韓老師點個贊。”“我剛才緊張得說話都顫抖。老師讓我用家鄉話回答,我頓時輕松多了。”“我在回答問題時,正前方那位老師很認真地在聽我說。我說完一句,他就點點頭,我就有勇氣說下一句了。”研究生秘書章軼斐告訴記者,為了這次復試,林學院所有導師和預備申請碩導的講師全部出動,迫不及待地要看看這些小苗。

          這一株株小苗來自五湖四海,也許復試這一天是他們和這些老師第一次見面。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他們感受到了園丁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邁入研究生門檻的最后一關,園丁們用嚴謹和愛心感化了這群小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小苗們也會用實際行動“報得三春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