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論教:信息化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路徑-中國教育

          首頁 > 

          高教

           > 論教:信息化是促進教...

          論教:信息化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路徑-中國教育

          [核心觀點]教育信息化路徑首先是強調發揮信息化的后發優勢,通過彎道超車的形式,實現追趕式的發展,縮短差距,實現普遍均衡;其次強調教育信息化讓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在變革過程中,總體協調、各有特色,實現動態均衡。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通過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縮短區域、城鄉、學校的差距,推進教育公平。這無疑是一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新路徑。

          教育信息化路徑首先是強調發揮信息化的后發優勢,通過彎道超車的形式,實現追趕式的發展,縮短差距,實現普遍均衡;其次強調教育信息化讓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在變革過程中,總體協調、各有特色,實現動態均衡。

          首先,來看實現普遍均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使命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農村薄弱地區的教育質量,縮小區域之間、校際和學生之間教育結果的不均衡,最終實現普遍均衡。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促進優質課程與教學資源共享。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通過互聯網可以輕松打破由地域物理環境限制所導致的資源壁壘。隨著十二五“三通兩平臺”工程的全面推進,能夠通過融合的通訊網絡獲得可共享的優質教學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決了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

          第二,促進教師智力資源的可持續輸送。通過網絡建設穩定的城鄉學校結對,并有學科專家引領的網絡教研社區,創建全員參與、團隊合作、和諧溫馨、鼓勵創新、可持續發展的網上研修共同體,可為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新途徑,實現優質智力資源向農村和薄弱學校可持續的輸送。

          第三,提升課堂教學效益、效率和效果。在人手一臺電腦、平板的多媒體課堂網絡環境中,每個學生都擁有了交互性的信息技術,它不僅為教師服務,還可以為學生服務;信息技術不僅作為教的工具,還可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資源環境的工具、協作工具、教學評估工具、信息加工工具、研發工具、情境探究工具。

          第四,提升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信息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不僅是信息社會經濟發展對新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活在信息時代的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文化基礎之一。

          其次,再來看實現動態均衡。教育規劃綱要認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教育信息化能夠形成持續的推動力,促進教育在一個底線基礎之上,各具特色地動態均衡發展。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帶動了教學思想、教育理念的革新。當信息時代的學生具備了“信息”型認識結構時,必然要求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在結構內容上還是表現形式、實施手段上,都要符合促進“信息”型認識結構的發展需要。

          第二,促進了教學內容結構與表現方式的轉變。現代教育技術使得教學內容由原來的文本性、線性結構的純紙張形式轉換成包含文本、圖形、聲音、動畫、錄像甚至模擬的三維景象的超鏈接的電子化的結構形式。

          第三,促進了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教育信息化使學習者擺脫學校課堂的時間和地域限制,學生將擁有越來越多的選擇性。“班級授課制”一統天下的局面將得到根本性改變,“個別指導”、“網絡教學”、“移動學習”、“翻轉課堂”等新教育組織形式將日益成為常規性教學形態。

          第四,促進了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下,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巨大轉變,將所學課程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富有挑戰性的主動學習將成為課堂教學新的重點。

          總之,教育信息化可極大地推動農村薄弱地區的教育發展,大幅度提升農村地區的教育教學質量,從而使發達地區和農村薄弱地區的教育質量都在一個普遍認可的基本“底線”之上,實現教育結果的普遍均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院長余勝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