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2》顯示,農村教育薄弱狀況依舊突出,但整體上看——
農村教育發展走勢良好
■本報記者 俞水
日前,《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2》發布,報告圍繞教育規劃綱要和十八大報告提出的農村教育發展目標開展研究工作,結合國家統計數據和課題組對17個省份開展的專題調研數據,回應了2012年度的農村教育熱點問題。該報告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發布。
報告顯示,雖然農村教育薄弱狀況依舊突出,但總體上看,農村教育發展走勢良好。
學前教育城鎮化趨向明顯
報告顯示,學前教育規模迅速擴大。2011年,全國幼兒園數增加了1.6萬所,比上年增加10.86%;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數增加了17萬人,比上年增長14.98%;2011年我國幼兒實際在園人數達到3424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62.3%。
其中,學前教育城鎮化趨向明顯。幼兒園布局進一步向城鎮集中,生源也進一步向城鎮聚集。
[點評] 從以上數據來看,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學率提前4年完成了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15年實現的發展目標。
未來我國農村學前教育在不斷提升入園率的同時還應注重提高教育質量。應該明確責任主體,對學前教育進行科學規劃,構建幼兒教師培訓體系,加強質量監管。
農村義務教育各項政策實質性推進
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改革進展方面有實質性推進。例如,2012年,國家建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制度,公布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標準。針對留守兒童等問題,出臺實施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針對盲目撤并學校行為,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校均規模和班額均呈下降趨勢。2012年繼續實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為中西部22個省699個試點縣的所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
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素質全面提升。2011年和2012年我國共畢業免費師范生2.18萬人,其中91.5%的學生到中西部中小學任教。2012年,村屯學校30歲以下年輕教師所占比例達34.3%。農村教師第一學歷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3年,最高學歷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5年,教師主體學歷實現了由“中專”向“本科”的戰略提升,但城市教師上升幅度明顯大于農村教師。
義務教育經費繼續向農村傾斜。中西部地區約1333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獲得資助,特崗教師中央財政工資性補助標準西部達到年人均2.7萬元、中部達到2.4萬元。農村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點評] 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將面臨新挑戰,如“后撤并”時代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質量提升問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的“中部凹陷”問題、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義務教育改革與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等。各級政府要全面參與,明確職責,綜合治理,多管齊下。
全國28個省份相繼出臺了異地高考政策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課題組發現,異地升學制度改革獲得巨大突破。2012年,全國有28個省份相繼出臺了異地高考政策。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得以穩步發展。普通高中課程結構、教學方式、管理模式和評價標準進入探索性改革階段。例如,浙江普通高中選修課程占總學分的比例由原來的19.4%提高到33.3%,課程設置的自主權交給了學校。
[點評] 2012年,隨遷子女的升學問題有了具體時間表。異地高考政策反映了城鎮化過程中隨遷子女最基本的權利訴求。為保證農村大學生比例,除了讓隨遷子女在流入地享受公平升學機會,還應大力發展農村普通高中教育。應構建省級統籌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升農村普通高中的財政投入水平,建立公平的教師利益補償制度,轉變普通高中的評價方式。
中職免學費范圍擴大到所有農村學生
報告還顯示,農村職業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自2012年秋季學期起,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范圍由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擴大到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同時,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資助范圍調整為一、二年級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六盤山區等11個連片特困地區、西藏及四省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學生全部納入享受助學金范圍。
[點評]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免費范圍進一步擴大,所有農村學生從中受益。未來應進一步擴大中職免費范圍,將非全日制學員納入國家免學費政策;升級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推進集團化辦學,增強農村職業教育服務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的能力,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點評人:《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2》課題負責人、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所長 鄔志輝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