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接送孩子”為哪般?
知名媒體人、時評人毛開云說,“中國式接送孩子”確實屬于“中國特色”,歐美很多國家幾乎沒有接孩子這種情況。盡管不必“言必稱歐美”,因為歐美校車接送的那一套在中國行不通,但是就連城市形態、交通狀況和人口眾多等方面與我國都類似的日本,也很少有家長接送小孩的,原因何在值得反思。
不得不承認,“中國式接送”背后潛藏著家長們無數的辛酸。泉州網友“潔語薔薇”編順口溜表達自己堅持接送的緣由:“那時候,馬路上還沒有那么多車;那時候,人販子還沒那么明目張膽;那時候,我們排著隊上學放學,那時候,我們碰到人都要問:同志你好!那時候,我們還很安全!”大多數家長堅持接送孩子主要是出于安全考慮,或者擔心青春期的孩子缺乏自控力,沒有家長的監督會出現早戀、逃學上網等現象。
而這些原因背后也反映了家長對孩子獨立能力的不信任,擔心他們處理不好上下學路上的狀況,這種心態不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還容易阻礙他們的社交能力。
初二男孩洋洋說:從小到大上學都是媽媽接送我,特別辛苦。現在上初二了,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用老媽接送了。很多班里的男同學都騎自行車上下學,讓我特別羨慕,我也想這樣,可老媽堅決反對,整天說現在的社會多么混亂,馬路上多么不安全,還說要把我安全送進大學才放心。現在上下學老媽都堅持接送,天天監管著我,弄得我一點自由也沒有。看著別人每天結伴上下學,談天說地,讓我特別羨慕。現在,我跟班里的同學都沒大有共同語言了,關系越來越疏遠了。他們經常取笑我說還沒斷奶,整天跟在我媽屁股后面轉,別提多心煩!
高二女孩明明說:臨近高考,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媽媽為了節省我學習的時間,每天上學都堅持接送。每天我的生活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其實我也想每天跟同學一起上下學,路上可以討論一些問題,或者聊聊天,緩解一下一天的學習壓力。但是媽媽卻不同意,總是說時間那么緊張,應該充分利用每一分鐘,還總是跟我講現在女孩子受騙的例子,弄得我現在都不敢跟異性講話。
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尋求獨立的需求,他們需要建立除家庭以外的社會關系。到了一定年齡讓孩子結伴上下學,有助于孩子建立和諧的同伴關系,使他們更好地融入到集體生活中。而獨自上下學也是孩子開始接觸社會,學習和實踐社會道德和準則,培養社會適應能力的必要過程。而家長無節制的接送會影響孩子獨立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形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是怕這怕那,孩子就缺少了諸如過馬路、避讓等可能要獨自面對和解決困難的能力的培養,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到頭來吃不了苦,培養出來的孩子不是弱不禁風,就是碰撞易碎。對此,有人用“草莓族”來形容當今的孩子。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副教授黃洪基說:“‘草莓族’大多生于改革開放以后,家庭物質條件較為富足,許多人還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呵護備至,因此很少有真正不順心的事。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又多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以致他們應試能力強,社會適應能力弱;業務水平出色,心理素質較差,碰到壓力甚至是很小的挫折就會像草莓一壓就扁。”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金給銀不如給技在身”,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總是想盡力為孩子鏟平坎坷、掃除障礙,鋪就一條康莊大道,卻不知每一朵花開都是要經歷風雨的,人為地為孩子的成長制造一個個溫室,剝奪了對風雨的體驗,又怎么能讓孩子真正長大?
所以,我們的家長不妨認真反思,一味地替孩子背書包、領孩子過馬路、接送孩子上下學,甚至有的家長為孩子一路開綠燈,從幼兒園一直護送到大學才放手。試想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將來如何獨立生存,如何闖天下?離開了父母,他們跌倒了如何才能爬起來?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獨立人格的培養是否有利?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許多動物在它們的幼兒很羸弱的時候,會把它們含在嘴里或者護在翼下,怕它們遇險而夭折;但當它們的孩子長大些,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把自己的孩子趕離自己身邊,讓它們獨自去經風雨、練本領。相比動物,很多家長更多的時候卻像個老母雞一樣總是把孩子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在孩子漫長的人生道路中,想要成長自立,必須具備面對各種艱難困境的能力。因此,作為家長不妨勇敢放手,給孩子一些獨立成行的機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還需要教會孩子處理與克服可能遇到的危險與困難。
另外,“中國式接送孩子”背后反映的絕不僅僅是家長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學校、部門、社會要形成合力,加強監管,讓社會行為更規范,孩子上下學能有一個安全的綠色通道,消除家長的后顧之憂。
知名媒體人、時評人毛開云說:“既然‘中國式接送孩子’是一個社會問題,就應該全社會想辦法解決:修學校,增加和完善教育教學設施,解決孩子就近入學,這是政府的事情。維護交通秩序、整治社會治安等,這是交通、公安等部門的事情。設立‘學童擁護員’、成立家長教師聯合會等,這是學校的事情。拿出時間表,廢除‘中國式的生活習慣’,這是家長的事情。只有全社會行動起來,各方面攜起手來,‘中國式接送孩子’才有可能慢慢減少,直到最終徹底杜絕。”
愿我們早一天看到,中國的街頭上井然有序,孩子們上下學時三五成群結伴而行。
孩子的路讓他自己去走
開學前一天,閨蜜打來電話訴苦說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孩子開學了,從今以后每天都要5點準時起床,做飯、送孩子、接孩子……這沒完沒了的日子簡直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
其實閨蜜的兒子和我兒子同歲,已經上五年級了,每天還得天天接送。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男孩子更應該鍛煉他的獨立性,做家長的早就應該放手了。可是閨蜜就是不聽,整天不是擔心社會太亂了,就是擔心馬路殺手太多。總之一句話,堅決送到底!
相比之下,兒子開學對我的影響倒不是很大。因為從3年級開始我就不再接送他了,基本上都是兒子自己上下學。說實話,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有太多的不放心。但是兒子的態度比我們還堅決,說自己是個男子漢,應該從小鍛煉獨立的能力。于是,我們下定決心開始嘗試著讓孩子自己去上學。孩子的學校離家較遠,坐公交車的話大約有十多站,中間還需要倒上兩次車。為此,假期里我們提前做了很多工作。首先,先跟孩子一起上網查路線,把路線提前寫在一張紙條上讓孩子隨身帶著。然后陪著孩子把去學校的路線提前走了幾遍,在哪里上車,在哪里換乘,都讓孩子提前熟悉了幾遍。當然在這之前也給孩子講了很多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比如說:遇到陌生人時不能輕易跟別人走、過馬路時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遇到特殊情況時要及時打電話求助……
最初幾天,實在不放心,我們遠遠地在兒子的后面跟著。幾天下來,發現兒子沒有我們想象的“柔弱”。兒子還反過來安慰我們:“放心吧,媽媽,我是男子漢!”自從兒子開始自己上下學,我們漸漸地發現,兒子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了:早上自己定上鬧鐘起床不用再叫、自己整理書包、慢慢學著自己做早飯……在兒子的帶領下,班里的一些同學也開始跟兒子一起結伴上下學。每天回到家都能聽到他眉飛色舞地給我們講解一路上遇到的新鮮事,以及同伴之間有趣的故事。
如今的兒子不僅僅可以自己獨自上下學,出國旅行都是自己一個人跟團出游。兒子最讓我們驕傲的不是他良好的學習成績,而是他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品性、和諧的同伴關系。看著孩子漸漸地成長和變化,我越來越堅定自己當初的決定——孩子的路應該讓他自己去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