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幾年,經過各方努力,各地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園的“小學化”傾向得到了較好地規范和糾正。但是,社會上許多民辦早教機構舉辦的“學前班”,卻打著“幼小銜接”的幌子,繼續對幼兒提前教授小學文化知識,成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重災區。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開設“關注幼小銜接”系列報道欄目,邀請專家、學者和一線幼教工作者,對“學前班”中的小學化現象進行剖析,對如何科學地進行幼小銜接進行建言,歡迎廣大讀者參與和關注。
“關注幼小銜接”系列報道之一
為啥要在夏天采擷秋天果實
——調查走訪幼兒園大班生源流失現象
焦海洋繪
前幾天,家住遼寧省大連市的徐女士費盡心思,將還在某公辦幼兒園大班就讀的孩子退了學,轉到了一家私立學前培訓機構,目的就是能讓孩子提前多學一點小學文化課。和徐女士一起為孩子退學轉園的,還有好幾個家長。
每年3月和8月前后,許多公辦園都會出現這樣一陣“轉園風”,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些退園的孩子又去了哪里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部分民辦早教機構提前上文化課
在一家當地很有聲譽的公辦園,記者看到,大班的孩子人數已經很少了,幼兒園不得不將原來的3個大班合并為1個,中班也有個別孩子退園。徐女士告訴記者:“9月份就要上小學了,把孩子轉到了民辦培訓機構,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多學點,現在(公辦園)大班基本不教什么。”
與公辦園的大班冷冷清清相比,不少民辦園和培訓機構則熱鬧了許多。在一所民辦園里,記者看到一個“學前班”(關于這些班的稱謂五花八門,有的叫“學前訓練營”,也有的叫“學前輔導班”,等等)里坐滿了孩子,老師正在教孩子們學習拼音。記者在該園的招生廣告上看到,該園開設的課程有十幾門,除了舞蹈、鋼琴、輪滑等特長類課程外,還有英語、古詩文識字閱讀等文化課程。“孩子畢業時可達4000字識字量。現在接受9月份學前班報名,報晚了就滿了。”該園負責人對記者說。
而在一家由某公辦機構舉辦的幼兒園里,當記者以為孩子報名為由進行咨詢時,園長告訴記者人已經滿了,進不來了,當問及是否會教授小學課程時,園長一邊說教育局不允許,一邊又說:“我們只能偷偷上一些。”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除了將孩子轉到民辦園或者校外培訓機構提前學習文化知識外,還有部分家長將孩子送到了諸如少年宮、青少年宮等機構去學習一些器樂、書畫等課程。
大連是全國率先提出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的地區,對幼兒園“小學化”已經嚴控多年。2010年年初,大連市教育局正式出臺文件提出“六不準”要求,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堅決予以遏制:不準搬用小學教材;不準教拼音、漢字書寫、奧數、珠腦心算等內容;不準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不準進行任何形式的測驗和考試;不準舉辦各種形式的學前班;不準在正常的幼兒一日活動時間內舉辦興趣特長班。對檢查中發現存在“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實施警告機制,限期整改。對整改達不到要求的,實行評優、評先一票否決。應該說,措施力度空前,效果顯著,公辦幼兒園使用小學教材和不規范的教輔用書以及進行拼音、寫字、奧數、珠腦心算教學等現象基本杜絕。
“作為公辦園,我們堅決支持教育局的規定,因為這是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大連一所公辦幼兒園園長表示。記者也從大連市教育局了解到,包括民辦園在內的絕大多數幼兒園都能很好地執行教育部門的相關規定,沒有出現提前違規講授小學課程的現象,但是部分民辦園和一些社會培訓機構則抓住家長的心理,開設小學化的課程吸引孩子就讀。
家長為啥著急讓孩子上“學前班”
學習藝術等特長可以理解,為什么要送孩子提前學習小學內容呢?在走訪中,家長的回答出奇地一致:“現在不學,上小學就跟不上了。”從家長的回答中不難看出,絕大多數家長送孩子提前學習文化課并不是出于本意,語氣中都透出一種無奈。
為什么不學就會跟不上?一位家長告訴記者,聽說現在有些小學一年級的拼音、字母和數字講得太快,不事先學習,根本跟不上。另一位二年級學生家長齊妍則說,當初自己的孩子由于沒提前學習,在剛上學時學習寫字根本不會,“孩子只能像畫畫一樣照著描”。還有部分家長在小學按照正常進度講課的情況下,也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提前學習,“看大家都在外邊學,怕孩子不學跟不上”,要“讓孩子有學習的信心”。
當記者提醒現在教育局不讓小學提前快講課,報紙也公示了教學進度時,一位劉姓家長焦急而無奈地說:“我們也知道提前學不太好,但是看其他孩子都在學,內心沒法淡定。現在都是獨生子女,耽誤不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實在是擔心孩子識字量太小、影響孩子學習信心。”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家長的擔心多集中在兩點:一是“別人都學,如果我的孩子不學會跟不上”;二是“如果大多數孩子都提前學過了,老師上課就會加快進度,我的孩子學起來就吃力”。事實上,這些家長基本上都沒有到小學詳細了解上課情況。究其根本,還是跟風心理起了很大作用,加上許多家長對于孩子成長規律認識不夠,“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心理讓本應上大班的孩子提前變成了“小學生”。
“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應提倡。家長不能片面地把提前識字、提前書寫、提前算題作為銜接的內容,盲目跟風。”大連教育學院學前教師教育中心主任趙宇表示,幼兒園的三年教育都是為入學在做一般性的準備,在入學前半年的時間里,幼兒園會在課程、環境、與小學合作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準備,所以家長一定要對幼兒園的教育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提前學習會打亂孩子成長秩序
家長反映小學存在教學進度過快現象,那么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記者隨機走訪了幾所小學,發現各學校基本上都是根據教育局的要求按教學進度開展教學,和傳言有所差別。
在一所知名度很高的小學門口,家長崔麗告訴記者,她孩子所在的班級是按照正常進度開展教學的,不過班級里確實有許多孩子提前學習過,所以老師有時候會講得快,但是整體進度還是正常的。“根據經驗,即便老師按正常進度講,事先學一點還是有用的,孩子學起來不那么累。”崔麗說。
大連市中山區解放小學校長李玉軍的態度則比較明確:“我們是堅決支持、堅決執行教育局的要求的,決不改變教學進度。”李校長還表示,孩子是不需要提前學習一年級課程的,那樣會打亂孩子正常的學習過程和思維過程,不利于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記者從大連市教育局了解到,大連是嚴格禁止小學一年級不按進度教學的。大連市教育局已經連續三年向社會公布了小學一年級語文、數學、英語教學內容和進度,希望以此讓家長了解孩子剛入學的第一學期里,每個時間段的學習任務,并對一年級教學內容進行監督,在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杜絕幼兒園小學化傾向。以語文為例,小學一年級要用一個月的時間教孩子學會23個聲母、24個韻母和16個整體認讀音節,而漢字的“橫”、“豎”等7個基本筆畫則必須要在第二個月才能學習,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更改進度。一位小學教師坦承:“前些年確實存在一年級不按進度講課的現象,這幾年好多了。”
對于如何克服“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真正讓孩子快樂、科學地度過這一特殊階段,趙宇表示,不要在夏天采擷秋天的果實,希望家長能夠尊重孩子的未成熟狀態,不要催促他們,耐下心來等待,允許孩子慢慢成長。(記者劉立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