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殘疾女孩為盲人"講"百場電影 寫下近百萬字解說詞-中國教育

          首頁 > 

          高教

           > 殘疾女孩為盲人"講"...

          殘疾女孩為盲人"講"百場電影 寫下近百萬字解說詞-中國教育(圖)

          殘疾女孩為盲人單腿女孩杜誠誠為盲人們“講”電影。記者孔軒 攝

          “畫面上出現一片火紅的鮮花,鮮花綠樹映襯下蔚藍的大海,這是我國美麗的海濱城市三亞,私人訂制的總部就坐落在這里……”昨天,記者在青山區新溝橋街蔣家墩社區,看到27歲的肢殘女孩杜誠誠,正在社區“盲人電影院”里為盲人觀眾“講”電影《私人訂制》。

          杜誠誠是青山蔣家墩社區的殘疾人專干,兼任社區“盲人影院”的解說員。3年多來,她為盲人“講”了100多場電影,為30多部電影寫下近百萬字的解說詞,累計有5000人次的盲人聽過她講電影。

          盲爹爹30多年來

          第一次“看完”整部電影

          蔣家墩社區二樓多功能廳,投影大屏幕正在播放電影《私人訂制》。杜誠誠站在投影屏幕的一側,手持話筒,一邊看著電影畫面,對每個無對話鏡頭配上語言,一邊不時側目觀察觀眾的反應。

          “這是我30多年來第一次‘看完’一場完整的電影。”桂師傅是一位盲人,從十幾歲起眼睛就看不見了,只能通過聽電影配音,以及解說員的講解“看”電影。在兩個多小時的觀影過程中,他靠著椅背靜靜地聽,聽到關鍵處就前傾上身,向前伸著耳朵仔細聽,聽到有趣的對白就跟著哈哈大笑。

          陳師傅是一位弱視殘疾人,可以用僅存的一點光感“看”屏幕。他坐在“電影院”前排,仰著頭,瞇著眼睛盯著屏幕看,有時用手撐著下巴,全神貫注地沉醉在電影里。觀影全程都有志愿者服務,中途有盲人需要上廁所、喝水,志愿者主動上前引導、提供幫助。

          為了“講”第一部電影

          她反復看了10遍

          2010年10月14日,青山區在蔣家墩社區設立盲人電影院,每周為盲人放映電影,杜誠誠成為“盲人電影專場”的首位講解員。

          在武漢市殘聯舉辦的盲人電影培訓班上,杜誠誠說第一次接觸到盲人電影。當看到《山楂樹之戀》里靜秋和老三的純真愛情故事后,她被深深地感動。怎樣才能讓盲人也能身臨其境?帶著這個問題,她開始探索盲人電影講解之路。

          杜誠誠“講”的第一部電影,是自己最喜歡的《山楂樹之戀》。她用整整7天國慶假期,寫了1萬多字的講解稿。把電影下載到電腦上后,她反反復復看了10遍。為了讓講解詞更易被盲人理解,她還閉著眼睛聽了好幾遍。“我一遍遍看,一遍遍改,有時半夜腦海里浮現出電影畫面,想起合適的詞,我就爬起來記在本子上。

          “靜秋不敢相信那就是老三,他瘦多了,顯得眉毛特別長特別濃……”在觀影現場,杜誠誠動情地解說著,觀眾的情緒也隨之起伏。“唉,最后還是沒能在一起,太可惜了……”電影結束后,不少盲人觀眾為劇中人物的遭遇傷心落淚,杜誠誠感到特別欣慰。通過她講解,盲人們“看”懂了這部電影。

          她還到正規電影院“講”電影

          服務對象是全市各區的盲人

          從此,反復地看電影,不斷改寫解說稿,成了杜誠誠業余生活的主要內容。由于不能久坐,她只能趴在床上寫稿子,累了就換一個姿勢繼續寫。

          除了在社區講解從網上下載的“過時”電影,從去年8月起,在武漢市殘聯支持下,她開始把全市各區的盲人請進真正的電影院“看”電影。

          去年底,院線電影《摩登年代》和《私人訂制》上映。因為電影資源沒有上網,無法提前寫講解稿,她只能自掏腰包,提前到電影院去看三四遍。放電影的時候,她靠自己的記憶和臨場發揮,成功地講解了電影。

          在杜誠誠的幫助下,盲人也能和普通人一樣走進電影院,欣賞到在線電影了。

          講電影讓她重獲自信

          她慶幸能有這樣的機會

          杜誠誠從小患有神經纖維瘤,隨著年齡增長,腿上的病越來越嚴重,走起路來有點跛。2006年,她考入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并被評為學校“首屆十佳青年”。

          就在這時,一場病變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大二時,她第三次手術失敗,導致右腿病變,不得不做手術截肢,只能依靠拐杖和輪椅生活。路走不了了,學也上不成了。

          經歷了漫長悲傷和痛苦之后,杜誠誠并沒有氣餒失望,而是開始探索新的人生之路。2007年7月18日,杜誠誠通過招考,來到青山區新溝橋街蔣家墩社區,成為一名社區殘疾人協理員。

          社區有了“盲人電影院”后,除了忙著為社區的殘疾人提供服務,處理生活瑣事,她又有了講電影的新任務。“我慶幸我能有這樣的機會,將光明傳遞給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們,我會一直努力將愛與夢想傳遞出去。”她說。

          本報記者

          對話杜誠誠

          記者:為什么對盲人電影感興趣?

          杜誠誠:2010年,市殘聯在青山區開辦了“盲人電影院”,我第一次看到志愿者講解盲人電影,放的是《人在囧途》,盲人朋友們都開懷大笑,我很受感動。我希望自己也能夠通過努力,成為一名志愿者,給盲人帶來光明的體驗。

          記者:這項工作給你帶來哪些收獲?

          杜誠誠:能為盲人講電影,是我人生價值的體現,雖然我是殘疾人,但也可以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這項工作還客觀上提高了我的寫作、表達能力。以前,除了上班,我很少出門,但現在我經常出門講電影,認識了很多朋友。

          記者:有沒有遭到過質疑?

          杜誠誠:有些人沒聽說過“盲人電影”,盲人什么都看不見,怎么看電影?他們感到很好奇。我就和志愿者一起,為他們提供體驗服務,讓他們用眼罩把眼睛蒙上,他們體驗后覺得很受感動,也體驗到盲人生活的不易,理解了盲人也需要藝術享受,所以一定要為盲人做點什么。

          記者:有沒有打退堂鼓的時候?

          杜誠誠:從來沒有。雖然有時感到很苦很累,但我看到30年沒看過電影的盲人“看上”了電影,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以前行動自如的時候,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現在需要別人幫我,大家的幫助讓我心存感激,激勵我克服困難。

          記者:接下來有什么打算?

          杜誠誠:有新的盲人電影項目,我們要在青山區每個社區設點,培養青年志愿者為盲人講電影。大學生、退休人員等有時間、有愛心的人,都可以來蔣家墩社區報名參加。

          記者張慧萍 通訊員莫難 董紅惠 實習生陳澤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