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回眸:30年 那些影響教師的30個重要事件-中國教育

          首頁 > 

          高教

           > 回眸:30年 那些影...

          回眸:30年 那些影響教師的30個重要事件-中國教育

          30年前,1985年9月10日,第一個教師節。中央有關領導參加的慶祝大會正在北京師范大學操場上舉行。“教師萬歲!”教育系84級學生,打出了四個大字,以大學生特有的方式喊出了對教師的尊敬。這個響亮而激動人心的口號,將對教師的敬仰和向全社會呼喚尊重教師職業的心聲表達得淋漓盡致。

          教師節的重新恢復和確定,成為尊師重教最重要的標志性事件。從1985年設立教師節至今,黨和國家始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始終關心教師的健康成長,始終發揮教師在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中的作用。

          20年多前,1992年,山西省原平縣實驗小學從教15年的優秀教師王珍“下海”賣起了水果,當時王老師的出攤、收攤,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如果我們的大學教授都去賣餡餅,中小學教師都去賣面包、賣襪子,那不是我們莫大的悲哀么?”讀者在寫給本報編輯部的信中,悲傷地問道。

          1993年,《教師法》誕生,這部新中國、也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部有關教師的法律的誕生,讓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保障人民教師合法權益有了根本大法。

          10年前,2004年,農村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實施,采取推薦免試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方式,吸引了8881名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到貧困地區農村學校任教。隨后,特崗計劃、免費師范生、國培計劃等項目相繼實施,組拳力補農村短板,農村教師整體素質大幅提高。

          30年來,從1985年11月,國家教委召開全國中小學師資工作會議,到2012年9月,新中國成立以來召開第一個全口徑全國教師工作會議,教師隊伍建設開啟了新征程;從《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到表彰優秀教師,健全的師德建設制度,見證了不斷提升的師德水平。從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到中小學教師培訓全覆蓋,教師教育質量全面提高。

          各項政策保障逐步使教師工作真正成為社會上最受人尊重、最值得羨慕的職業之一,形成了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

          “很多人都羨慕我們老師,心里確實感到非常自豪。”30年后的今天,成都市溫江區永寧小學教師萬洪林說。

          30年不算短,它幾乎是一個人一生精力最旺盛的時期,30年也不算長,它只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前進的一兩步。站在第30個教師節的時間節點上,我們梳理了30年中,與教師切身利益相關的30件事。我們珍藏的記憶,也同時開啟,我們在教師隊伍建設的每一步努力中,感受到了時代的脈動,也感受到了身為教育人的溫暖。

          恍惚看到了30年前:本報編輯部邀請教育工作者座談建立教師節的意義和對開展教師節活動的建議時,老師們呼吁:要使教師工作真正成為社會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羨慕的職業之一。30年后,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師范大學,看望教師學生,習近平表示,長期以來,廣大教師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全社會廣泛贊譽和普遍尊重。

          回憶過去,是為了書寫教師更加輝煌的未來。

          1.評選特級教師

          1978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教育部和國家計劃委員會聯合發布了《關于評選特級教師的暫行規定》。1993年6月,國家教委等將評選特級教師的暫行規定修訂為《特級教師評選規定》,進一步明確了特級教師條件,增加了評選數量,提高了特級教師津貼。

          2.設立教師節

          為了發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提高教師地位,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中國教師節。

          3.校長負責制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學校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由校長主持的、人數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務委員會,作為審議機構。1992年12月10日中央組織部、國家教委印發《關于加強全國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的意見(試行)》的通知,再次提及“中小學校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

          4.獎勵優秀教師

          1986年9月10日,中宣部、國家教委等聯合召開大會,熱烈慶祝1986年教師節,表彰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和集體。新世紀以來,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01年、2004年、2007年、2009年、2014年先后5次開展大規模表彰活動,共表彰全國模范教師3629人,全國優秀教師9000人。

          5.實施教師職務制度

          1986年,國家教委決定建立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系列,在中小學校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當年下半年開始試點。1988年,進一步將中小學職改的權力下放給各地教育部門,放手讓他們根據中小學特點和實際情況開展工作。并采取適當措施解決少數地區中小學教師職務限額指標偏緊的狀況。

          6.教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93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5號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教師隊伍建設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

          7.首次認定教師資格

          1993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頒布。在第三章的“資格和任用”中的第十條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2000年,教育部頒布《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教師資格制度在全國開始全面實施。2001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首次認定教師資格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2013年8月5日,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暫行辦法》。

          8.校長職級制

          1993年,上海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建立中小學校長職級系列的改革設想,并于次年開始試點。2013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推行校長職級制。

          9.民辦教師轉公辦教師

          1997年,國務院辦公廳于教師節前下發了《關于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通知》,要求妥善解決民辦教師問題,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關、轉、招、辭、退等途徑,21世紀初,基本解決民辦教師問題。

          10.“筒子樓”改造

          據教育部1996年底的統計,在中央部委所屬高校中,尚有幾萬名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住在沒有獨立廚房廁所、陳舊簡陋的樓房里,人稱“筒子樓”。1998年7月15日,在兩批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召開專門會議,全面動員、部署筒子樓的改造工作。

          11.長江學者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教育部與香港李嘉誠基金會為提高中國高等學校學術地位,振興中國高等教育,于1998年共同籌資設立的專項高層次人才計劃,該計劃包括實行特聘教授崗位制度和長江學者成就獎兩項內容。

          12.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2003年成立“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工作領導協調小組辦公室,致力于打造中國領先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培訓平臺和網絡教研平臺。2013年,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13.實施教師聘任制度

          2004年1月5日公布的《教育部2004年度工作要點》中提出,中小學將全面推行教師聘任制。建立和推行教師聘任制是我國當前教育人事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是學校用人機制的根本轉變。這一制度的實施,將建立起一種具有競爭和激勵機制的教師任用制度,也會觸動教師管理工作中長期存在的難點和矛盾。

          14.“特崗計劃”

          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等下發《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的通知》,聯合啟動實施“特崗計劃”,通過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縣、縣以下農村學校任教,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從事農村義務教育工作,創新農村學校教師的補充機制,逐步解決農村學校師資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15.城鄉教師交流

          2006年《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2014年,教育部提出,將出臺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意見,指導地方推動校長、教師有序流動,力爭用3至5年時間實現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的制度化、常態化。

          16.免費師范生

          2007年5月,國務院決定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從2007年秋季入學的新生起,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六所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從2013年秋季開始,在江西師范大學推行本科師范生免費教育(只招收江西省考生)。

          17.績效工資

          2008年年底,國務院通過了《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決定從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同時對義務教育學校離退休人員發放生活補貼。

          18.教師公開招聘

          2009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教師補充工作的通知》,要求從2009年開始,各地中小學新任教師補充應全部采取公開招聘的辦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徑自行聘用教師。

          19.“國培計劃”

          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由教育部、財政部2010年全面實施,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

          20.教師周轉房

          2010年,教育部發布《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工作重點》,該文件提出,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訂優秀教師到農村貧困地區從教的具體措施。為了鼓勵教師到貧困地區任教,教育部將開展農村學校教師周轉房建設試點。

          21.教師教育課程改革

          教育部2011年發布《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按照《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學習領域、建議模塊和學分要求,制訂有針對性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教師教育課程方案,保證新入職教師基本適應基礎教育新課程的需要。

          22.輪訓雙語教師

          2011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將本地區雙語教師輪訓一遍。

          23.加強高校青年 教師隊伍建設

          為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等,教育部、中央組織部等2012年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

          24.加強特殊教育 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部、中央編辦等2012年9月聯合下發《關于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

          25.召開全國教師工作會議

          全國教師工作暨“兩基”工作總結表彰大會2012年9月召開,會前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召開的第一個全口徑全國教師工作會議。

          26.大力推進農村義務 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2012年教育部、中央編辦等發布《關于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到多渠道擴充農村優質師資來源。

          27.職業學校教師 專業標準公布

          2013年9月20日,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28.鄉村教師生活補助

          教育部、財政部2013年9月13日印發文件,決定對在連片特困地區義務教育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

          29.師德紅線

          教育部2013年9月公布《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提出要劃出師德紅線,制定國家層面對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處理辦法。

          30.中小學增設正高職稱

          將原來獨立的中學教師職務系列與小學教師職務系列統一并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并增設正高級職稱,2014年起在全國推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