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網傳雷同尋人啟事引質疑 真相:家長著急忘改內容-中國教育

          首頁 > 

          高教

           > 網傳雷同尋人啟事引質...

          網傳雷同尋人啟事引質疑 真相:家長著急忘改內容-中國教育(圖)

          網傳雷同尋人啟事引質疑 真相:家長著急忘改內容-中國教育1

          網友們熱議“真假尋人”的帖子。

          細心的網友發現微信朋友圈竟有兩張幾乎一模一樣的尋人啟事,除了丟失孩子名字不同,難道是詐騙?記者介入調查,發現兩份尋人啟事都是真的,長沙同一個小區先后走失了兩個孩子,家人著急尋人,弄出了“孿生”啟事,虛驚一場啊!

          這幾天,兩份除了走失孩子有區別、其他信息幾乎一樣的尋人啟事在微信朋友圈里不斷被轉發,引發網友“真假尋人”的猜想。

          事件起于11月9日零點3分,新浪微博網友“山鷹加錯”(肖先生)發布了一則信息:警惕,這是新型詐騙嗎?兩個孩子都是在長沙東塘走失,幾乎相同的文字描述,留著相同的聯系電話,撥打電話居然無人接聽。難道是打著尋人的幌子,利用大家的愛心,行非法之舉?!

          【起疑】 兩則尋人啟事雷同

          我們先來看看讓肖先生疑竇叢生的兩則尋人啟事——

          苗苗,7歲,于11月6日下午與父母在東塘逛街時走失,孩子患有自閉癥,不太能與陌生人交流,此時父母焦急萬分。若有知孩子下落者,請速與孩子父母聯系,必當重謝。聯系人:劉先生156162442**;

          小豐,7歲,于11月6日下午與父母在東塘逛街時走失,孩子患有自閉癥,不太能與陌生人交流,此時父母焦急萬分。若有知孩子下落者,請速與孩子父母聯系,必當重謝。聯系人:高先生156162442**。”

          “11月8日晚上11點半左右,我的朋友A和朋友B分別發了苗苗和小豐走失的尋人啟事,看到第一則時我還準備轉到朋友圈里,可看到第二則就感覺不對勁了。”肖先生說,以前聽說過通過尋人啟事詐騙的事兒,除了孩子不一樣,都是在東塘走失,都是自閉癥,留的聯系人除了姓改了,電話號碼都是一樣的,哪有這么巧的事啊?

          【真相】 家長著急忘改內容

          肖先生立刻撥打了尋人啟事上留下的電話號碼,通了,可一直無人接聽。一般這種尋人啟事很急的話,不會出現無人接聽的情況?他隨后又@中國聯通,想查查尋人啟事上的電話是否為接通自動扣費電話,被告知不是。這下,他犯迷糊了,怎么回事啊?

          11月10日上午11點,記者試著撥打156162442**,無人接聽。直到下午4點50分,電話接了,一名男子自稱姓高,說是小豐的爸爸,尋人啟事中的倆娃是一個小區的,6日那天一起玩時走丟了,當時打印啟事時太著急,換了孩子的照片、名字,就忘了換里面的文字內容。后期詢問的市民電話太多,他就把電話關機了,這才引起了誤會。

          讓人心安的是,孩子已在市民的幫助下找到,家長很感謝大伙的關心。獲知尋人啟事為真,肖先生松了一口氣:“如果善意的關注與轉發換來的是欺騙與嘲笑,那就是對社會的傷害。”(記者 王為薇實習生 吳文卉 張冠璨)

          新聞B面

          朋友圈里也有坑,遇見這些要留心

          長沙警方提醒,網絡上出現尋人轉載,給了那些不幸的家庭希望,但如果對可疑信息不加辨識,隨手轉載,就可能遭遇詐騙、威脅,使真信息得不到有效傳播。同時,本報整理了近期微信常見的騙局,提醒網友別上當了。

          1、利用代購詐騙:以“價格非常優惠”為誘餌,稱可以提供打折代購,但當受害人付了代購款后,詐騙分子就會以“商品被海關扣下,要加繳關稅”等理由要加付“關稅”,等受害人錢付了,怎么也收不到貨品。

          2、點贊詐騙:集滿多少個贊就可以獲得禮品或優惠,實際等你集滿了足夠的贊,去兌換禮品或是領取免費消費卡時,卻發現拿到手的獎勵“縮水”了。另一種詐騙是有的商家發布“點贊”信息時,就留了“后手”,并不透露商家具體位置,而是寫著電話通知,要求參與者將自己的電話和姓名發到微信平臺,其目的是套取個人信息。

          3、假公眾賬號詐騙:在微信平臺上使用類似于“交通違章查詢”這樣的公眾賬號名稱,讓你誤以為這是官方的微信發布賬號,然后再進行詐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