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留學低齡化帶來的種種問題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很多教育界人士和媒體也都在呼吁,不能自立的孩子不要留學,但望子成龍的家長還是不停地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國,為了照顧這些孩子的生活,他們更是不惜金錢和時間陪同孩子一起出國讀書。實際上,留學陪讀現象早已不稀奇,不過以前多在于夫妻間。
陪讀案例:碩士、博士也只能做小時工、保姆
李高汾曾經在國外有三年多的留學陪讀經歷,她出國陪讀前,在國內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考慮到丈夫在德國,天各一方,而且當時是在1995年,出國是很有誘惑力的事情,于是她選擇了留學陪讀。
李高汾告訴記者,選擇陪讀的人一定要對生活環境的改變有充分的準備。比如說,從一個職業女性到家庭主婦的轉變。她去的是德國,根據德國的留學陪讀政策,陪讀的人是不允許正式工作的。她遇到很多和她一樣的留學陪讀者,其中有些人在國內是碩士甚至博士身份,但在國外也只能做小時工、當保姆。
留學陪讀簽證分兩種
據業內人士鄭應文介紹,國外的留學陪讀簽證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夫妻陪讀簽證,這類陪讀簽證存在于大部分留學國家,申請資格主要是正式配偶,男女朋友或未婚夫、妻不被承認。需要說明的是,結婚時間的長短可能會對該類簽證的成功起到關鍵作用,結婚時間長的夫妻通過率相對比較高。
另一種是父母陪讀簽證,這類簽證只存在于部分國家,像澳大利亞、新加坡等,申請資格要求是直系親屬,有些國家要求的是母系親屬。
鄭應文提醒說,留學國家設立陪讀簽證的目的是出于感情或者親情的原因,為了避免陪讀方在不具備經濟能力的情況下到留學國家打工,所以留學陪讀簽證對于經濟實力有相當的要求,比如也要一定數目的存款擔保。
掌握陪讀政策新變化
案例中,李高汾的經歷并不適用于所有留學國家,在歐洲國家對留學陪讀控制得比較嚴,簽證官也會慎重發放陪讀簽證。以德國為例,普通學生是不可以申請留學陪讀的,只有博士研究生等獲得高級研究獎學金的人希望才比較大。但是在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東南亞等留學國家,留學陪讀簽證就相對容易多了。
鄭應文表示,今年11月起,澳大利亞推出“學生監護人簽證”,該簽證出臺的背景是澳大利亞政府開始著手完善一系列積極的教育政策,近年來赴澳留學生中未滿18歲的中小學生逐漸增多,是推出這種新簽證的直接契機。
據統計,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亞移民局共簽發了9590個中小學生簽證,比上個財政年度的7252個增加了32%。為了讓這些小留學生們在澳大利亞讀書期間能受到父母或親屬的照顧,能夠在家人的看護下學習,解除生活方面的后顧之憂,澳大利亞移民局決定推出這種新的陪讀簽證。
據了解,在此之前,澳大利亞的陪讀簽證只存在于夫妻之間,而未滿18歲的留學生的父母只能申請到旅游類簽證,在澳大利亞最長只能停留1年。與之呼應的是新西蘭,據介紹,新西蘭由2004年起將禁止10歲或以下的外國學生來新西蘭,除非有家長或法定監護人一起同住。因此,該國將會修改簽證規例,準許家長每次可以在新西蘭居留1年,但不準工作,又沒有國民保健資格。
慎重選擇留學陪讀
業內人士王歡認為,應該慎重選擇留學陪讀,在國外留學除了學費,生活費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而有些國家是不允許留學陪讀打工的,會造成經濟上的留學障礙。
業內人士謝沛鴻表示,如果本人(不論是孩子的父母,還是夫妻間的任何一方)在國內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工作,考慮到前途,也不要貿然出國留學陪讀,“賠”上時間、金錢和事業不說,現在的海歸派在國內已經遠不如前些年那么吃香,說不定還不如現在的工作好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