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考不理想,我可能就選擇出國讀書。”
高中生留學成氣候
高中生留學漸成氣候,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國內高考的選拔標準單一,同等條件的學生在國外可以申請到更好的本科院校和專業,有更多的選擇。國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比較大,部分家長希望子女在海外接受本科教育后能夠實現海外就業。同時,在海外完成本科教育后有更多機會進入當地名校攻讀碩士課程。
從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留學歷史來看,隨著國民經濟條件的不斷提高和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深,留學低齡化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首先,國外大學更注重綜合能力的評價,既包括托福、雅思等硬實力,也包括課外活動、社區服務、特長、領導力等軟實力,因而給了學生們更多機會進入優秀大學的本科學習。其次,在高中或大學階段進入海外院校學習使學生更容易融入當地文化。再次,家庭經濟實力的上升使得家長能夠支付子女在海外完成大學教育所需的資金。
雙錄取誘惑高考生
高中生出國人數日趨增多,部分高中出國人數甚至占到應屆畢業生的五分之一,更值得關注的是,學習成績突出、綜合能力強的“尖子生”也在高考與留學之間猶豫不決。對于應屆高三學生來說,如想在當年的8月底或9月初留學,應該在高二下學期就考好雅思或托福,考生最好提早一年準備申請。除需要考SAT的院校外,托福或者雅思都是必需的。高考還是出國,讓學生陷入了兩難的選擇。“雙錄取”政策的出臺無疑算得上是一個較為靈便的利好消息。所謂雙錄取,是指母語不是英語,語言成績又無法被該學校認可,那么學校會采取一種補救措施,讓該學生到學校后先開始語言課程學習,然后再進入專業課程學習,以保證每一個符合條件的申請人都能獲得學習的機會,同時又保證學校的正常教學不會因為學生聽不懂課程而被延誤。
許多準留學生對自己的求學路尚未有一個明確的規劃,首先應明確出國的目的,不要盲目留學。如果在“國內升學”和“赴海外留學”間徘徊許久還不能下決定,建議及早準備語言考試,最好在高二的暑假前就考出滿足申請條件的語言成績,做好留學相關準備。如果高考成績理想,可以先選擇在國內升學。如果不理想,可以立刻轉向留學。但如果等到高考成績不理想才開始準備留學,則最快要等到轉年二月才可以入學。
小語種國家重成績選擇留學小語種國家的學生,一邊緊張地進行高考沖刺,一邊還要準備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小語種。那么,選擇留學這類國家的學生應該如何準備呢?
學生應該以高考為重,在高考完成后再選擇出國留學,因為小語種國家如日本、法國都會參照學生的高考成績,同時學生在高考結束后緊接著就能獲得秋季入學機會的較少。例如,日本的院校在招收中國學生時,一般都要參考學生的高考成績,而且大部分國立大學不但要求學生有日語考試成績,還要求有雅思成績。日本的語言學校一年共四次入學:1、4、7、10月,但由于1月份對日語要求較高,人們一般選擇4、7、10月份入學。日本的大學希望能夠與國際接軌,選擇每年的4、10月開學,但就業的原因使人們大多選擇在4月入學。特別需要提醒準留學生的是,高中生不能參加畢業年度的入學,如:2009年7月畢業的學生,不能選擇在2009年10月入學,因為學生相關資料提交給入國管理局的時間是5月底,而高考在7月,所以只能在轉年4月入學。
對于小語種的就業前景,業內人士普遍看好。天津作為國際進出口貿易、動漫產業、制造加工業的集中地,小語種人才缺口依舊亟待填補。經濟危機雖給外企帶來很大沖擊,但外企本土化管理模式依舊秉承,此時,小語種的“海歸”們會更具優勢。當然,選擇哪個國家留學,最重要的是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的國家、專業,規劃好自己的留學路。
留學規劃路
高中生尚處于懵懂時期,對于留學的目的未必明確。因此,專家建議,留學之前要考慮周詳。根據留學目的選擇留學國家,若以移民為留學目的,建議選擇移民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若以回國就業為目的,建議選擇小語種國家,如日本、韓國、德國。若居于二者之間,則建議選擇北歐國家。天津凱樂維出國留學服務中心芬蘭部鞏媛媛老師稱,如芬蘭、瑞典,由于當地人口稀少,免學費的政策吸引了很多中國學生,而且留學生在當地可以享有學費和醫療免費的政策,在畢業后還可以有相應的實習機會。除此,兩國還開放了移民政策,留學生在畢業后工作兩年就可以順利申請移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