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文憑”事件曝光后,受到損失的不僅是土倫大學的聲譽,中國留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發展前途也受到了影響。土倫大學理工學院學生張天益(化名)昨天向記者講述了中國留學生們目前擔憂、焦慮的復雜心態。
張天益說,因為據媒體報道“買賣文憑”事件主要發生在企業管理學院,所以該學院的中國學生受到的影響最大。“按照慣例,學生都可以在學校網站上查詢自己各次考試成績。可我聽一位同學說,管理學院面臨畢業答辯的研究生二年級學生,前一段時間突然都無法在網上查到自己這一學年兩個學期的成績了,就連以前曾經公布過的成績也莫名其妙消失了。”張天益說,雖然不能斷定成績消失一定與校方因“買賣文憑”接受調查有關系,但考慮到正是發生在調查期間,而且只有面臨畢業的研二學生查不到成績,不能不讓人產生聯想。此外,“買賣文憑”事件曝出后,企業管理學院的老師突然加大了考試難度,通過率明顯降低。“聽說管理學院研一有60多個中國學生,今年只有1人順利升上研二,其他的可能都要重修。”
與此同時,土倫大學的中國學生也切身體會到了“買賣文憑”事件給自己的前途帶來的消極影響。“在法國轉學是很普遍的,可是現在我們再想轉到別的學校去就很困難了。”張天益說。同學們最擔心的還有畢業后的前途,“有的同學正在實習,有的已經在國內找好了工作,大家都很擔心因為這次事件使土倫大學的文憑普遍受到懷疑,或者無法在國內得到認證,影響到就業。”
據張天益介紹,其實原本土倫大學的中國學生并不多,近兩年才突然增多,現在已經達到了600多名。在他的印象中,即便有的中國學生法語不太好,但大部分還是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學習。他本人其實極少聽說中國學生買賣文憑的現象,倒是在“入專業”階段的“暗箱操作”比較多。“有的留學生在經過語言學校學習后還是達不到要求,又不想再讀一年,就花錢找中介‘入專業’。”中介大多由語言好、和學校關系熟的高年級學生充當,收取三四千歐元的費用,“據說會分給學校1500歐元”,“然后就可以順利‘入專業’了,但是并不保證一定能畢業。”張天益說,其實這種花錢“入專業”的情況在法國的各公立大學是比較普遍的,“也算是一種潛規則吧。”不過,土倫大學事發后,這些負責幫人“入專業”的中介已經消失不見了。 “不管怎樣,大家都是想早點畢業早點掙錢,減輕家里的負擔。現在攤上這樣的事情,也只能各找出路了。”張天益無奈地說。
[ 新聞回顧 ] 央視報道:洋文憑,很精彩還是很無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