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朱強(化名)在中國時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從小到大學業很順利,老師和同學都稱他為“神童”。2001年,朱強提前完成了大學本科,到洛杉磯南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可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因為與導師的關系緊張,影響了學業。本應4年可取得的學位,直到2006年還沒有拿到。2006年,朱強與導師的關系進一步惡化,被學校除名。由于失去了生活來源,走頭無路的朱強開始流浪街頭,加入了洛杉磯的流浪大軍。
朱強的故事反映出了留學生父母所最為擔心的一個問題:留學生出國之后能否順利地完成生活和學習方式的切換以及心態的轉變,此前只需要應對書本的留學生在需要獨立承擔各種各樣壓力時能不能經受住考驗。為此,本報邀請了啟德教育美國部副總監涂攀和艾迪留學美國留學顧問章達瑩,深入分析一下朱強事件。
跟導師不和而輟學并不常見 記者:出現這類問題的留學生的比例有多少?
涂攀:目前還沒有相關數據統計,但根據我們的了解,與導師溝通不暢從而引起一系列問題的學生只占少數。
章達瑩:從比例上看,大概百分之一不到。留學生群體大部分還是以本科生和碩士生為主。本科生的課程相對比較基礎,也較容易適應,而且本科生的年紀也相對較小,接受和適應能力也較強。讀碩士一般1-2年就可以畢業了,也很少出現因為和導師關系惡化導致畢業時間的推遲、甚至影響到自己生活的情況。
記者:導致留學生中途輟學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涂攀: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第一,留學生很難盡快適應美國的學習和生活;第二,許多留學生在國內從來沒有獨立生活過,到美國后生活不能自理;第三,如果學生在國內都不愛學習或者學習不主動,很難想象學生到美國后會主動學習,比如有些學生沉迷于游戲或者色情電影,到國外后很難監控,導致荒廢學業;第四,有一些小留學生在國外結交了一些不良朋友,學業受到不良影響。
章達瑩:輟學的留學生中比較多的是大學本科的學生,常見的輟學原因就是無法適應國外的生活、離開了父母的管制而自控能力比較差,也有一些家庭十分富有的留學生,大家互相攀比,追求一些學業以外的東西,偏離學業導致輟學。
留學前要有全方位準備
記者:該如何防范這類問題,以確保學業完成和學生的個人安全?
涂攀:建議小留學生們在出國留學前應該做好以下準備工作:一是心理檢測,如獨立生活能力、自控能力等;二是了解國外風俗人情、生活環境、地理位置、氣候、人文、宗教、信仰等;三是盡快提高語言能力和溝通水平;四是出國前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人際溝通能力;五是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獨立生活的能力;六是把出國后的困難、在新環境下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周全;七是學會接受、容忍、包容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宗教信仰及觀念。
章達瑩:在出國前,留學生需要對自己將要去學習的課程、學校、未來的居住環境做一個詳細的了解,要有一個緩沖和心理準備。也要對國外的學習氛圍、學習方式、文化差異以及將要面對的獨立生活進行預熱。
此外,留學生還要學會合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保持樂觀的心態,以及自我調節能力。很多出國留學的孩子,在國內養尊處優,自我優越感、自信心都很強。出國之后,一遇到挫折和矛盾就會讓其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在這樣的時候必須要自我調節,面對眼前的問題,以積極的態度去生活。這個變化所帶來的心理上和觀念上的改變最好由學生和家長共同面對和度過。
主動與導師溝通或有更多機會
記者:留學生與導師的溝通有多重要?有何溝通技巧?
涂攀:一般說來,美國的研究生也稱導師為“老板(boss)”,這與中國的情況比較相似;因此研究生和導師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種簡單的“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雇傭關系”,在美國更是如此。
美國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關系比較簡單,平等相處,相互直呼名字,沒有什么等級觀念,“潛規則”幾乎不會發生。只要研究生努力工作、不斷進步,導師也不會隨便“開掉”研究生。
章達瑩:在國外的學習生活中,和導師溝通可以說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和導師溝通可以直接影響你的作業成績,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導師對于論文及其他學習任務的思路和要求。在校園生活中,和導師及時的溝通可以讓你更有機會參與到學校的各種活動。甚至在畢業后,和導師的良好關系,可以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工作機會。
在國外,導師一般只在上課的時候出現,根本不會主動去找學生。要想和導師保持一個互動的關系,首先要主動地去和自己的導師約定面談時間,因為很多老師都是下課之后就離開學校的。在面談的時候應該積極地表達自己對于該科目、或者對于當前學習任務的看法和疑惑。大部分國外的導師都很希望學生有自己的想法,遇到問題敢于提出,大部分老師都還是會很樂意去幫助和指導的。(于冬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