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高考棄考人數達到84萬;而2010年棄考人數接近100萬,其中因出國留學而選擇棄考者的比例達到21.1%。隨著棄高考選擇洋高考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多,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搶辦“國際班”、“國際部”來接軌國際教育。廣州市今年有20余所高中招收國際班,除了極少數主攻日語課程外,其余學校都是主攻歐美高校的,被業界譽為“直接申請入讀國際一流大學的綠色通道”。業界指出,多年來,高考的獨木橋引來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由來已久,而無國界升學方式的出現可能是緩解這一矛盾有效途徑;同時,實現與國際化接軌是中國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
棄高考留洋學生增逾一成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中國低齡學生出國留學人數達到近年來的最高峰,赴海外讀高中的學生比往年增加了兩到三成,高中畢業參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學的學生,也比往年增加一成多。
據了解,當前城市的高中受“土高考”和“洋高考”(留學申請SAT等)雙重夾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一方面,學校互相之間爭相比拼國內高考的重點上線率、考上北大清華的人數;另一方面,有“狀元相”的優秀生明顯“留不住”,他們早在高一、高二就開始放眼全球,把上大學的目標鎖定在全球TOP100。
專家指出,參加國內高考上大學已不再是應屆高中畢業生的唯一出路,越來越多的高中生放棄國內高考,參加“洋高考”沖刺國外名校。目前廣州已經集中了A-level、新A-level、IB、GAC、ACT、SAT、IFY等近10種國外高考考試。
廣州高中國際班持續升溫
留學市場的升溫,讓不少學校開始搶灘無國界升學方式的國際班來與國際教育接軌。據了解,在廣州市除了以外語教學為品牌建設的民辦英語(外語)試驗學校,部分公立高中也陸續開設了各種國際課程,如廣州外國語學校、越秀外國語學校等學校都開出了高中課程國際班,培養學生參加“洋高考”。
對于開設國際班,不少接受記者采訪的校長們均表示,只是想在高考之外,為學生也是為學校“找一條生路”。多年來,高考的獨木橋引來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而無國界升學方式的出現可能從某種程度上是緩解這一矛盾的一個新信號。
教育國際化是發展趨勢
教育部原副部長章新勝目前指出,中國教育要實現國際化,不僅要提升學校的硬件設施、加強雙語化教學,還涉及到教育體制、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等一系列的變革。如果能在同一個課堂上,聽到世界各地的聲音,那國際視野就形成了。我們需要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以及與國際打交道的能力。
廣州外國語學校校長寧彬認為,學校著眼學生面向未來競爭力的提升,要構建立體多元的課程體系,例如該校根據學生的需求,以創建本校辦學特色為出發點和突破口,課程設置實行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相結合,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相結合。
廣東碧桂園學校校長廖秉權認為,高中教育的多樣化發展,首先應允許辦學體制多樣化,像股份制學校等應該受到相關政策扶持,同時要加快小學、初中教育,甚至幼兒園教育的國際化步伐。
【推薦閱讀】 全國棄學大一新生或近百萬 留學生成主流群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