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張秀琴在參加亞洲大學校長論壇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家正在探索如何能夠讓更多在校學生有一學期或一年到海外學習的機會,以拓寬視野,培養“地球公民”的意識和素質。
留學專家建議,家長應跟孩子多溝通,一起決定參加哪個課程,在出發前,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網找找當地的資料,如天氣、歷史、教育制度、名校、人文歷史等,更可從中了解子女對將來留學的意愿。海外游學專家建議,學生需要預先掌握在國外生活可能會用到的單詞和語句,比如不同食物的名稱;在寄宿家庭里可能用到的一些名詞、可能和寄宿家庭及國際同學們聊到的話題;如何問路、點餐、購物等。盡管在游學的英語課程中,外教老師會教學生學習此類語句和單詞,但出發前充分的準備能讓學生更快地融入到國外的生活和學習中。
游學中:多與團友互動
參加文化交流團一定要擺正心態,學生需要抱著去學習的心態,在參團過程中,要多問、多看,到了每個地方,不要以拍照為主,要以交流和學習為主。學生在整個參團過程中,要互幫互助,多與團友溝通和交流,這樣一路走下來就可以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整個行程中也不會覺得寂寞。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出門在外,肯定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特別在飲食和住宿上,有時為了多去幾個地方會有起早摸黑的現象,學生要能吃苦,不要因為一點點小事不順心而影響心情,要將參團看成一種個人經歷和成長的過程,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這樣才會開開心心地度過整個旅程。
目標不同游學項目有側重
為留學“打前站”:
遍訪留學目的地名校
案例:江同學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希望送孩子去海外讀書深造,但江同學膽子小,非常害怕出國讀書,覺得自己無法獨立生活,不愿意出去。2008年參加美國游學團,在加州與在當地讀書的中國留學生進行了溝通,回國后主動提出要去美國加州留學,并且自己去報了口語班,為讀美國名校發奮讀書。
為提高英語水平:
住寄宿家庭 多上英語課
案例:13歲的曹庭怡在參加完出國游學團后興奮地說:“我去英國游學的主要目的是鍛煉英語,這三個星期我的英語進步的速度至少是平時上課的兩倍。我們組中的五個人都是女生,四個是中國人,一個是俄羅斯人,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我們都必須用英語交流,還與寄宿家庭的主人聊天、看英國原版電影。”
為廣交各國朋友:
出國做義工
案例:Kelly今年5月中旬參加了澳大利亞環保義工項目,她向記者講述了做義工的經歷:“第一周我們在黃金海岸附近的濕地協助清除雜草和有害植物,第二周轉到了費沙島,學習收集海水樣本以供研究院作為測試當地水質變化。每天環保工作的時間從早上9時到黃昏,工作之余我和其他國家的義工朋友一起到不同的地方游玩,每天就像置身于一個小型聯合國,可以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