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事,有個6歲的女兒,經常為孩子咨詢各類輔導班的問題,和其他一心要把孩子送到名校的媽媽沒有什么不同。一次聊天時,無意中談起了學歷與就業的關系,在談到目前的就業現實是:學歷越低,就業率越高時,這位大學畢業的媽媽突然非常感慨,說出了自己以前一直不愿啟齒的一件事情。
原來,這位媽媽還有一個19歲的大兒子,可這個兒子一直不愛學習,尤其是在自己意外懷孕,因為信仰問題不可以做流產,堅持生下女兒之后,變得更難以管束,兒子自己決定中斷學歷教育,初中畢業上了職高,選擇當了廚師。
這對于一個父母都是大學畢業的家庭來說,意味是不言自明的,他們不僅擔心面子,更擔心孩子在職高跟著一幫不學好的孩子再學壞了。在青春期,家長已經對孩子完全沒有了影響力,同伴的作用超過任何人。
一方面要帶幼小的女兒,另一方面又不放心進了職高的兒子,這位媽媽在那幾年真是操碎了心。好在兒子還算爭氣,在職高中沒有被各類誘惑拉下水,反而因為學習能力較強,基礎知識扎實,學習素養好,而在學校中脫穎而出,畢業時成績優異,被位于北京CBD的一家高級酒店錄取,薪酬超乎媽媽的想象。
這讓這位媽媽松了口氣,也重新發現了以前并未關注的學歷與就業問題。因為兒子的就業情況不錯,現在的她甚至開始給周圍的其他家長提供升學指導意見。
以前這位媽媽也同大多數家長一樣,認為學歷高低與就業前景是成正比的,學歷越高,就業越容易,薪酬也高,社會地位也高,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學歷與就業的關系早已發生了逆轉。
投入越來越大的大學學歷并沒有成為就業的保障。尤其是近些年,學歷與就業的關系顯現兩頭高,中間低的態勢,也就是說學歷等級中最受歡迎的第一學歷為985、211名校畢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就業形勢最好;其次是職高畢業,有職業技能的學生。
而夾在985、211名校與普通職高中間的大專生、二本大學生、三本大學生,更是像夾生飯,高不成低不就,就業問題相對突出。
也就是說,要么你就想辦法把孩子送進985、211的名校,至少是一本大學吧,要么還不如上個職高,早早就業。
這位媽媽通過自身的體驗,非常認同這個社會現實,看著自己乖巧懂事的小女兒,她不禁陷入思考。
不過,已經經歷過兒子成長的她,非常務實,對于學歷的選擇,不需要盲目地跟風,尤其沒必不顧孩子特點,一條道走到黑。身為家長,只能盡人力,聽天命。對于孩子的教育,要盡量提供平臺,提供符合孩子發育特點的學習機會,然后,就由孩子自己成長。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家長盡力了就可以,孩子會自然長大,回報這份投入。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