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雖然不是全貌,但是在美國,多少有“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美國出生華裔)跟ABC玩,FOB(Fresh Off the Boat,剛下船,指尚未融入文化的新移民)跟FOB玩”的現象。中國留學生眾多的大學中,來自共同背景的留學生很自然地聚在一起,他們講中文,聊中國電視劇,“要我們出去閑逛一直講英文,也是很累”。
在加州迪安薩小區學院念書的危琳琳就說,語言、文化、說話方式是留學生喜歡“扎堆”的重要原因,畢竟成長的環境不同,連開玩笑的“笑點”也不一樣。“跟ABC出去玩,常常只聽話不說話,自己開了話題卻又很冷,對方接不上,很郁悶”。
“幾乎說了三句話就冷掉了,”危琳琳說,雖然ABC與中國留學生都是華人,但是隔閡不易克服,現在她的朋友九成以上都國內來的學生。父親在廣州開醫院的她,其實并不缺錢,但仍在課后到一間熱炒餐廳幫忙,在那邊認識同樣背景的小區大學留學生,有人開BMW Z4跑車上班、有人開Porsche休旅車,大家打工只是交朋友打發時間。
同樣來自中國的Alan也說,他們學校中國學生很多,有錢的更多,入門款的奔馳、寶馬不稀奇,另外還有人開悍馬車上學。這些豪氣的作風,在公立學校的ABC中也相對不普遍。
闊綽的出手與習慣也是不少中國留學生的特點。危琳琳打比方,就拿吃飯來說,中國留學生常聚在一起,菜也常習慣一起share(分享),喜歡叫滿一桌菜展現豐盛;而ABC就比較獨立,常是各吃各的。此外花錢上,很多中國同學習慣“請來請去”,“特別是跟男生出去,男生都會全付,女生就負責吃就好”。
當然,中國留學生與ABC也不是全然沒有交集。在美國出生、五歲時回中國,高中畢業后又來美國的迪安薩大學學生李佳晉指出,她的ABC朋友與中國留學生朋友是“一半一半,我不在乎那一部分(指朋友是ABC還是留學生)”,“只是也不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喜歡我,我說話總是沒有思考過就先出口了”。
雖然李佳晉多數的成長時間在中國,但她講英文沒有中式口音,作風、穿著與應對也比較洋派,比較像ABC。周間的午后,她與危琳琳走在迪安薩校園,準備競選學生議員的同校同學上前拉票,危琳琳收下傳單道了謝就要離開,李佳晉喵了傳單后則與那位學生聊了起來,“這是你嗎?我跟你上過同一堂課”。
游走中、美兩種文化之間,讓李佳晉與危琳琳成為好友,也是危琳琳認識美國的一座橋梁。兩人常一起出去,還會互相開玩笑,李佳晉就虧危琳琳說:“她去餐廳幫忙是因為剛跟男友分手,只是無聊啦。”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