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武大前校長建議黨校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

          首頁 > 

          考研

           > 武大前校長建議黨校一...

          武大前校長建議黨校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

          十意見之陸

          停止大學辦分校

          自21世紀初,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發展,一些大學又辦起了跨地區的分校,有的甚至從東北辦到了東南沿海。更有甚者,連北京的某名牌大學的附屬中學,也在全國各地辦起了多所分校。實際上,這些做法都是商業炒作行為,對分校所在地,是拉大旗作虎皮;對分校舉辦者,是為了豐厚的利益。例如,珠海市與某大學簽訂了一個協議,提供五千多畝土地無償地給該校使用,大學就可以利用這些土地招生賺錢。這種做法就是變相的教育產業化,一定要制止。

          ◇聲音

          設分校是用高學費賺錢

          湖北高等教育研究專家鄧萬民認為,從全國的高校來看,設有分校的學校只是少數,但其影響卻非常大。如某一本重點院校,在一個縣級市設立有分校。高考招生時,該重點高校在本部的錄取分數線往往要比一本控制線高出數十分,但其分校的錄取分數線雖然要求至少要進一本控制線,但卻存在較大“彈性空間”,即有些考生達不到重點高校的錄取線,但可以通過高學費的形式進行招錄,有的甚至能降批次錄取。但因畢業時,學生的畢業證仍然蓋的是一本重點院校的公章,導致高學費進分校的市場還比較大。如此一來,高校就可以通過在外地設立分校招生賺錢。從現有的分校來看,其學費往往要高出本部學費3-4倍,如有的分校一年學費達到1.5-2萬元左右。

          “在外地設分校,除了可以招生賺錢外,還能照顧一些關系。”鄧萬民說,因為在外地設有新校區,就必然要設行政崗位,這就能騰出空間安排“關系戶”,而這又容易滋生學術腐敗。

          十意見之柒

          整頓大學的科技開發園和研究院

          重點大學為了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試辦一個科技開發園是必要的,但決不能多,多則必濫。有些大學把建科技園當作圈地的手段,居然能辦三個、五個科技園。如果不是做秀,就是有意浮夸,浪費國家資源是犯罪行為。

          有的大學到處建立研究院。研究院是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構,但現在一些高校研究院依托校友會掛個牌子,靠培訓和賣文憑賺錢。不僅玷污了研究院的名聲,而且助長某些人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利益。

          “大學要發展科技園是毋庸置疑的。”武漢理工大學后勤產業集團副總經理史四卿說。“高校中有很多科研成果需要依靠科技園來轉化。在大學里研究,在周邊孵化,在科技園轉化為產業,三級跳不可或缺,歐美發達國家也都是如此。”

          目前,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集中在東湖高新區建有大型科技園,成為首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之一。史四卿認為,武漢幾所大學僅有一個科技園,不存在過多過濫的現象,“2008年,理工大科技園的10家企業產值超過10億元。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入園企業總收入37.47億元,上繳稅收1.33億元。”

          ◇聲音

          高校建科技園應嚴格審批

          史四卿表示,我國高校科技園在發展過程中確實有一些不成功的個例。他建議打破一校一個科技園的慣例,建設聯合的科技園,將幾所高校的優勢資源進行整合,也防止了土地的浪費。另外,有些文科類院校和以教學為主的院校,本身不具備研發能力,也沒有適合轉化的研究成果,卻盲目申請建立科技園。史四卿建議,上級主管部門應該嚴格審批,確實有價值的技術,才能批準建園。

          十意見之捌

          實行教授定編制

          現在坊間流傳許多貶斥教授的笑話,“菜教授”、“水博導”,甚至一元錢買幾個教授的戲言。大學中教授職稱評定嚴重失范,致使不少教授名實不符。以前大學教授多是博學多識的學者,受人尊重。可現在大多數教授,學歷不全,知識面狹窄,人文素質低下,喪失了魅力。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是追求表面學歷、學位、頭銜,不下真功夫做學問。二是大學之間相互攀比,看誰的教授多、博導多。那些擁有教授和博導資格評審權的重點大學,更顯得浮躁和浮夸,沒有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中國的第一批博士生導師是1981年由國務院學位辦嚴格評審的,須在全國范圍內由7位同行業權威人士民主評議。1993年之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學位導師評審權下放,先是一些已經有博士點的重點大學擁有自行審批權,隨后連一般大學也能自行審批了。據估算,目前,武漢地區高校博導超過4000人。

          ◇聲音

          “以前一個學校只有幾個教授”

          “我們讀書的時候,一個學校只有幾個教授,博導就更少了。”原湖北大學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長、87歲的朱祖延先生說。朱祖延于1947年畢業于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是大學者汪辟疆、殷孟倫的高足。1978年改革開放后,國務院第一次恢復職稱評定時,他被評為副教授,曾負責《漢語大字典》編寫,并獲得首屆“中國辭書事業終身成就獎”。

          朱老說,他1947年開始教書,到1980年才成為教授,而直到退休,他也只是個研究生導師。“現在我的學生們都是博士生導師了。”

          十意見之玖

          砍掉2/3的大學出版社和學報

          中國大學眾多的出版社和學報成了“學術垃圾的生產地”,應當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學出版社和學報。

          近年來,幾乎每個重點大學都發生過教授剽竊、抄襲事件,其中有校長、院士、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博士等。多數大學做出了嚴肅的處理,但也有的大學不了了之,采取了姑息養奸的態度。有個別的大學,明明存在教授剽竊問題,不僅不處理,反而借助媒體吹噓“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質量不高的論文為何能頻繁上學報?湖北大學學報原資深編審陳陽鳳說,在高校里,如果要評職稱,論文是一道硬杠杠,即使體育老師和醫生都一樣。

          陳陽鳳說,到目前為止,我國學術論文評價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導致評價一名學者只看論文數量而不是真正考察其學術水準。“這種考評體系的實質是將學術研究異化成為一種獲得功利的手段。”

          ◇聲音

          學報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著學術發展

          “次品和精品的劃分是相對的。”陳陽鳳認為,很多最優秀的學術成果往往通過學術期刊最先展示出來;最尖銳而深刻的學術討論,往往通過學報得以展開和推進;最優秀的學術人才,往往首先在學報發表成果、嶄露頭角,進而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在相當程度上,學報引領著中國學術的發展。

          十意見之拾

          整頓“大少爺作風”嚴查大學財務支出

          我國大學2500億的債務是怎樣造成的?不客氣地說,就是由貪大求全、追趕時髦和大建樓堂館所造成,鋪張浪費也是重要原因,只是大學當局不愿承認。一些大學,建五星賓館、豪華校門、觀光電梯等,被媒體逐一曝光。原有的樓房可以使用,也要建新的,一些系科本可以共用一棟樓房,非要單獨建大樓,地下停車場、娛樂設施還一應俱全。不僅副部級的書記、校長配專車,而且副書記、副校長、校長助理也配了專車,甚至連已退休的副部級的書記、校長仍然配專車,一些部處長明不配暗配,公車私用是普遍的現象。雖然辦公條件大上檔次,可是工作作風和辦事效率卻大大地下降了。

          “花錢如流水,是目前中國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問題。”湖北高校問題研究專家鄧萬民介紹,在有些高校,其非科研經費甚至達到總開支的60%-70%。鄧萬民說,在現有的高校的管理體制下,有些高校行政崗位與教學科研崗位的比例甚至達到了7:3,龐大的行政管理隊伍加大了非科研經費的開支。

          ◇聲音

          “行政治校”導致“大少爺作風”

          鄧萬民說,最重要的是要將現有的“行政治校”模式改為“教授治校”。“在國外高校,采取的就是‘教授治校’的模式,校長等行政官員通過教授委員會選舉產生,重大發展決策也是通過教授委員會集體討論決議。采取這種模式治理高校,就是在回歸高校的本職功能。

          網言網語

          建議對現有的211大學進行整合,壓縮在100所以內。部屬大學合并至60所以內,不再獨立設立師范大學、農業大學和其他專業大學,其教師和相關職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任務由并入綜合大學的教育學院、農業學院、化工學院等承擔,實行4年完整的專業學習加2年的教師職業教育,這種方式培養出的教師才有可能是最好的教師或教育家;其他的40所名額分配至軍隊、省市區。各省市區只能辦一所有博士授予權的211大學和2至3所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綜合大學,其他大學只能是職業技術大學,甚至可以考慮把好一點的大學私有化掉,形成國立、省立和私立,綜合、職業技術并存和競爭的格局。

          ——福建省南平市220.160.252.*

          反對第一點。因為自學考試是最嚴格的,要過關那是要真才實學的,近年自考生減少,一是經濟上去了,許多人選擇函授和電大;二是自考憑真才實學,十分辛苦漫長,許多人望而卻步。支持第二點、第三點。大學里沒有真才實學的所謂專家、教授、高材生鋪天蓋地,確實要整頓。

          ——浙江省123.153.130.*

          目前,高等教育確實太亂,是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學歷摻雜摻假、學位摻雜摻假、學術摻雜摻假。“三假”現象相當普遍,吃虧的是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士,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值得大家深思。

          ——廣東省廣州市210.21.7.*

          良好的教育制度,尤其是高等教育制度是成就一個偉大國家的必備前提。

          ——成都市222.210.183.*

          教育如果不整頓,將直接影響好幾代人,導致更深層次的混亂局面,高等教育泡沫化絕非小事,如果這樣亂下去則對社會對國家和人民毫無價值而言,大學是培養高等人才的搖籃將成為空話!

          ——內蒙古通遼市124.67.230.*

          ◇相關新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第一輪公開征求意見工作結束

          記者昨日從教育部獲悉,自1月7日啟動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第一輪公開征求意見工作已順利結束。

          截至2月28日,工作小組辦公室共收到電子郵件、信件14000多封,網民通過教育部門戶網站發帖11000多條;各界人士在社會網站、高校校園網上發帖210多萬條。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