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看來我們學校校園非常大,而且人數也是非常多的。那么我們學校在學位授權點方面的情況是什么樣的?
張老師:學校現在有六個博士后流動站,五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點和3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一百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兩個國家重點學科,一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還有四個江蘇省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點,十個江蘇省重點學科,目前江蘇大學的省重點學科在江蘇省高校當中排在第六位,目前緊緊圍繞提升內涵、強化特色的主題,加快建設加強發展,學校的優勢和特色進一步得到了證實,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07年尤其機械工程專業通過了國家重點學科的評估,同時07年還新增了機械制造和自動化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等,學校的學位點覆蓋了12個學科門類,所有的招生學院都覆蓋了招生門類,我們所有的招生專業覆蓋了所有的專業學院,初步形成了綜合性大學的學科框架和學位授權體系。
主持人:我們學校的優勢學科和傳統學科都包括哪些?
張老師:江蘇大學的學科特色是以工科為主,工科專業目前基本上占到85%以上,我們的傳統學科主要是車輛工程、機械制造、動力機械及工程、固體力學、機械設計等等工科類專業。
我們為國家培養了第一屆的農機專業博士,我們的內燃機、汽車與拖拉機、農產品加工等學科在國內高校中較早獲得博士學位授權點,具有較大的優勢和潛力。學校目前已經構建了工科、生命醫藥、理學、景觀、文學五大學科板塊,我們傳統學科和優勢學科主要集中在工科類專業。典型的傳統學科有機械設計和理論、車輛工程、材料學、農產品加工、動力機械和工程、固體力學、系統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臨床檢驗診斷學,其中江蘇大學農業機械化和自動化是國家重點學科,同時也是我校的傳統學科,機械制造機械自動化是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這些傳統學科和優勢學科承擔了863計劃等項目,總項達到了1600多項,企事業單位委托的科研項目達到了2500多項。
主持人:目前很多學校研究生院都推出了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我們學校今年是否進行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呢?
張老師:我們江蘇大學作為地方院校還沒有正式實施這方面的培養機制改革。在招生規模增長的同時,我們強化培養機制的改革,改革研究生的課程,還有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啟動了江蘇大學研究生的創新工程,堅持學位論文雙位制度,嚴把研究生培養質量關,02年以來獲省碩士學位論文60多篇,五年來論文抽檢合格率百分之百。
主持人:讀我們學校的研究生是非常優秀的。廣大的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可能比較關注的是在今年我們學校的招生計劃和去年相比有沒有一些大的變化?
張老師:據目前了解,2010年教育部的研究生招生計劃基本和09年持平,也就是說,我們江蘇大學09年招生人數是1565人,預計2010是1600人左右,基本與09年持平或者略有調整。
主持人:我們歷年的報考情況如何,哪些專業是比較熱的?
張老師:我們研究生報考的人數也在增加,江蘇大學的錄取和報考人數比是1:3左右,基本可以保證三個考生當中有一個被錄取,比較受環境的專業有車輛工程、動力機械、電力電子等工科類專業,包括理學專業的應用化學、應用數學,包括文學類的外國語言學等等,這些專業報考的人數比較多,報錄比基本是4:1。
主持人:我們針對少數民族和殘疾的考生和邊遠地區的考生有沒有什么優惠政策?
張老師:針對這些特殊考生,我們江蘇大學與正常考生是一視同仁的,在學校的優惠政策方面,主要的優勢是公費比例比較高,是全國公費主導型學校之一,全國的公費比大概是80%左右,我們達到了96%,2010估計基本維持不變的。我們的錄取比例比較高,基本上只要報考,上線的考生都可以參加復試,同時具有比較完備的獎助體系,我們通過困難體系、科研獎勵、勤工助學和目前實施的研究生創新工程,都可以獲得獎勵措施。
主持人:我們學校的推薦免試政策能否接受外校的申請?
張老師:我們的推薦免試政策除了接受本校學生以外,也對外校開放的,我們歡迎各個高校優秀的應屆畢業生申請到我們江蘇大學讀研。
主持人:針對在職人員報考的考試項目和進修項目給我們介紹一下?
張老師:考試方式有全國統考、單獨考試,還有專業學位,江蘇大學基本上所有的研究生招生項目都可以面向在職人員報考。
主持人:對于我們學校來說,教學質量是非常高的,高質量的研究生培養需要為師生創作一個良好的軟硬件環境,請您介紹一下江蘇大學這些年做了什么工作。
張老師:我們堅持教學質量優先、自主創新優先的辦學理念,在提高學校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這塊,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科研投入,加強學科建設,近年來學校不斷的優化學科布局,建立了設備設施齊全的實驗室,并且建立了大型的設備開放與共享機制,全面推進了數字化校園、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學校目前有四個江蘇重點學科建設點,一個教育部和江蘇省共建的重點實驗室,十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江蘇大學出版社也正是成立,與鎮江市政府共建的科技園也在建設,這些都為進一步提升我們研究生開展研究和承擔科研項目的能力創造了良好條件。
第二個,學校通過建立產學研基地,提供一個開放的研究生培養環境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的培養基地一百多個,工作站四個,這些研究生的培養基地提升了我校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這些產學研的聯合培養基地在培養高素質的精英人才方面為學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學校目前積極探索的是研究生掛職鍛煉的政產學研合作,我們的研究生到地方政府或者企業去掛職鍛煉,這也從某程度上提高了我們研究生的思想水平和綜合素質。
主持人:當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視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請問我們學校在培養研究生高層次方面有什么措施和嘗試性的做法?
張老師:學校這么多年來一直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在研究生教育這塊進行了不斷的探索,主要是做了兩方面的工作。一個是深化培養制度改革,不斷推進創新教育,針對不同的研究生教育類別,制訂不同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分類制訂修訂和完善培養方案,另一方面還加強研究生課程內涵的建設,強化研究生的實踐課程建設,提高基礎教學,開展社會實踐。學校從政策上落實研究生學術交流資助政策,支持他們參加全國乃至國際的研究生學術論壇和暑期的學術活動,積極為研究生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其次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加強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和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設,大力推進研究生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第二個,加強制度建設,健全保障機制,學校全面推進研究生教育督導工作,進一步加強研究生教學管理過程控制,同時嚴格實行研究生學位論文匯報和匿名送審制度。與此同時我們學校還進一步理順和落實二級管理體制,完善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統,努力從制度和管理上保證研究生教育質量不斷提高。
主持人:江蘇大學研究生就業方面近些年做了什么工作?
張老師:江蘇大學的畢業生,尤其我們的研究生畢業出去以后,很受用人單位歡迎,主要是在于我們的研究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可以很快的掌握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為學校贏得了比較好的聲譽,就業率一直在95%以上,我們用兩個方面的工作保證研究生的就業。我們除了與軟硬件掛鉤以外還遵循市場規律,嚴格就業率低的專業的招生計劃。另一方面我們加強對研究生的就業指導,積極拓展就業市場,我們的研究生就業主要是雙向選擇,根據歷年來的統計,我們研究生的就業范圍大概包括高等院校、大專院校、國有民營企業、外企以及政府部門。工作的地點主要在滬寧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以及廣州深圳等。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的介紹,本次訪談活動結束,謝謝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