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咨詢火爆
今年,我省高考(微博)人數大幅下降,官方說法為適齡學生和復讀生減少是主因。不過,也有人認為,考生棄考留洋也是一個原因。
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鄭州,的確有越來越多成績不錯的考生放棄高考直接留學,且這種趨勢可能會更明顯。
戀上“洋高考”
一名校42名優等生棄考留洋
高考成績還沒出,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程霖已拿到了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通知書。
放棄國內高考,是程霖到美國一所高中做了一年交流生后才產生的想法。
在鄭州外國語學校老師趙軍浩眼里,程霖的成績在班里是數得著的,如果參加國內高考,考個國內好大學是沒有問題的。但程霖的理想,是出國留學。
讓她下定決心沖擊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國內參加高考,報志愿時,要求你在十七八歲就要做出一個可能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決定,而這決定可能是盲目的,也可能是家長的一句話:這個專業畢業后年薪高。
但在美國,從高中開始就可以有選課的自由,從怎么制作陶瓷到怎么修馬桶,從解剖生理學到汽修電焊,幾乎所有你能想象的課程都有,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讓學生去體驗所有可能感興趣的課程。即使進入大學之后,大部分學生也都是在大二結束后才需要選擇一個最終的專業,“我不想在40年后,有一天發現沒起床的動力,因為活了大半輩子做了份自己不熱愛的工作。”
在鄭州外國語學校,今年有42名像程霖這樣的優秀生棄考留洋,“如果參加國內高考,這些學生都能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
趙軍浩說,以往,很多“末等生”通過考托福去國外留學,現在,成績優異的學生中出現了“留不住”的現象,“選擇出國的尖子生,多數早在高一高二就開始放眼全球,把上大學的目標鎖定在世界知名高校了。”
留學低齡化
小學也開始辦“國際班”
近幾年來,更多學生看重參加美國高考,鄭州外國語學校、鄭州一中、河南省實驗中學、鄭州中學等重點中學,每年都有不少學生考入世界一流大學,其中不乏耶魯、斯坦福等世界頂尖學府。
河南省實驗中學國際部主任牛炳華介紹,今年,175名學生已拿到了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名校錄取通知書。
鄭州外國語學校提供的數據顯示,該校2009年有30位學生放棄高考選擇留學,2010年有30多位,今年有42位。選擇“洋高考”的學生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中國非常好的大學,但他們依然選擇“洋高考”。
2003年,鄭州只有兩所學校有國際班,目前,鄭州已有9所公辦高中開辦了16個國際班,還有一批高中國際班正在申辦中,合作的國家也拓展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韓國等,“這和高考壓力過大、留學潮的升溫不無關系”。
還有一組數字,能看出這幾年鄭州出國留學人數攀升的速度:2008年,河南的兩大托福考點接納了1771名考生;2009年,飆升至2202人;2010年,這個數字再創新高,達到2631人。
據啟德教育資深留學顧問楊世超介紹,從這幾年的趨勢看,留學越來越趨于低齡化,有的家長在孩子初中畢業時就將其送出去讀高中。該機構提供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出國留學的高中以下學歷(包括高中)學生所占比例已達19.75%。這些學生大都未滿18周歲,有的甚至是小學生。
在1998年之前,出國留學多是去讀研究生鍍個金然后回來;1998~2005年間,一些家長開始將孩子送出去讀本科;2005年以來,家長們開始將初中畢業的孩子送到國外去讀高中,上本科。
現在,在鄭州有的小學也開始辦“國際班”,留洋呈現低齡化趨勢。楊世超說,前兩天她接待了鄭州的一個家長,孩子現在上小學六年級,母親打算將孩子送到澳洲上學,自己去陪讀。
留學首選地
美國依然熱門
選擇國家開始多元化
鄭州五中校長毛德宇說,目前,我國對非英語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很多學生開始獨辟蹊徑留學非英語國家,法語、西班牙語、韓語等小語種留學成熱點。
但多數留學生的首選地還是美國。
有的上一代人懷揣美國夢,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希望孩子能去實現,他們送孩子出國留學多選美國。
在人們眼中,美國是全球經濟第一大國,像各個民族的大熔爐,又有更多大學資源,去美國留學是不少留學生的首選。
2009年到2010年,中國赴美的留學生增長近30%,在美學生近12.8萬人,成為在美留學生總數排名第一的生源國。
不過,與澳洲比起來,英美國家的留學費用很高,加上留學的低齡化趨勢,有些家長開始將孩子送到英美以外的國家留學,比如法國、西班牙、日本、韓國等。
留學平民化
經濟一般也可以出國留學
之前,留學是個很奢侈的事兒,經濟條件特別好很富有的家庭,才會將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對于孩子來說,以往出國留學的不少成績不好,在國內考大學無望,家庭經濟條件不錯,家長才選擇讓其出國留學,“那時,送孩子出國是為了找個出路,是后路。”
如今,讓孩子出國是為了上更好的大學,一些成績優秀素質很高的學生也開始選擇留學,他們留學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學習環境。
留學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平民化,尋常人家也有機會送孩子到國外接受教育。金吉列鄭州分公司經理王東說,由于我國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一年提供10~20萬元留學已不是“高貴”的事兒,大部分家庭都可以承受。其中,最低的花費每年3萬,較高的花費每年40萬,能滿足不同經濟條件的家庭來規劃和實踐留學。
去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新西蘭、意大利……每年的費用在15萬元以內,中等收入家庭都可承受。
被動變主動
從被留學到主動留學
彰顯孩子的自主意識
以往,很多學生出國留學,是家長的意思,也就是說,在留學的學生中,有不少是“被留學”的。
從加拿大留學歸國的劉蘇說,2005年父母看當時國內大學生太多,考大學特別不容易,想讓她去國外讀個有實質意義 的大學,增長增長見識。
“說白了,就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出國,走的時候還是有點舍不得。”劉蘇說。
早期留學,家長多是受別人的影響,比如看到同事或朋友的孩子出國留學,也打算將自己的孩子送出去。如今,孩子在出國留學方面都有自主意識,他們通過電視或網絡了解了國外的大學,有的孩子在初中或高中時就直接給家長提要求,希望能到國外讀書,經濟允許的家庭多會滿足孩子的意愿。
王東也認為,孩子要有意愿、有信心出國學習,畢竟來自學業和自理生活及周遭社交環境的變化等方面的壓力,都需學生自身來承擔。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