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經濟大會上留學人員談歸國創業
“積極發展生物產業的同時必須看到潛在的風險。中國必須建立起完整的項目評審機制,尤其是在項目前期。”在26日舉行的生物經濟大會留學人員座談會上,一位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從事生物醫藥研究的華人教授侃侃而談。這位曾擔任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顧問的教授建議,應建立一個包括國內外本學科專家、企業家及及藥監局人員在內的評審專家庫。“要讓還沒有歸國的海外華人同樣有機會為國效力。”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把生物技術作為未來高技術產業迎頭趕上的重點,為此國家準備大規模從海外引進生物技術領域高層次人才回國。在國際生物經濟大會上,主辦方精心組織了這場政府官員與供職于國外大學、研究所和企業的華人生物技術專家們的對話。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介紹了我國發展生物產業的現狀和計劃,并介紹了科技部和各地方政府即將發布的一系列針對海外留學人員的招聘信息。“中國的發展確實需要一流人才,也確實能為留學人才創造最好的條件。我們將不分膚色、不分國籍,為全世界生物技術尖子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到2020年,生物和醫藥發展目標是2萬到4萬億產值,意味著有可能造就2萬到4萬個億萬富翁,這很可能就出現在你們中間。” 王曉東是較早歸國創業的海外留學人員。2003年,他應科技部之邀,回國創辦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他認為,人才選拔上一定要嚴把關口,選擇最優秀的人才,把人才請回來之后則要盡量以國際標準來尊重和回饋他們,讓他們在事業上有發展的空間,個人生活上沒有后顧之憂。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胡振波教授道出了自己的顧慮。他說:“我手中一些有希望形成產品的生物技術項目,想到國內來尋找合作伙伴,但現在的障礙是自己對國內這個行業情況缺乏足夠的了解。”他表示如果政府能夠為他提供相關信息,他將很高興回國創業。
來源: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