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8月11日電 將于11日開幕的“2011臺北國際航天暨‘國防’工業展”昨日起對媒體開放。雄三導彈展示區的背板印制“航母殺手”字樣,恰逢大陸航母于當日海試,因此格外引人注目。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的雄風計劃副主持人姜武英表示,雄風三型超音速攻艦導彈的飛行速度相當快,對于敵艦的穿透力強大,只要發射1至2枚,就可以擊沉對方軍艦,擁有成功率高、殺傷力強的特性,可以輕易達到反制敵艦入侵。姜武英強調,雄三導彈的研發和制造,都是由中科院自力更生、自主籌劃。媒體追問雄三目前的布署狀況,姜武英表示事屬機密,不便透露;“國防部”軍事發言人羅紹和表示,“國防部”對于大陸航母的發展和海試訊息皆已充分掌握,而雄三的布署則無法對外說明。
羅紹和好像是對任何問題都是“訊息皆已充分掌握”,今年年初殲-20首飛時候他的發言也是一成不變,在他的口中,大陸任何武器的秘密臺灣都一清二楚,而且一揮手就能碾平,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臺灣這次研制的雄風3型導彈,號稱航母殺手,但是我才疏學淺,不知道這個玩意怎么殺航母,高彈道最大射程號稱300公里,低彈道號稱可以達到150公里,且不說雄風3采用的60年代水平發動機能不能實現這個射程,也不問高彈道飛行很容易被防空導彈攔截的問題,問題是他怎么把發射載具運動到距離航母300公里?這玩意是臺灣任何作戰飛機都掛不動的,難道靠成功級護衛艦豬突猛進,進行自殺式攻擊?
而且,說到底臺灣的這一款導彈也就是60年代技術水平,還用的是分離式火箭助推器這種50年代廣泛使用,60年代末就被淘汰的技術。除了用現代技術的導引頭還算過得去外,整體上比蘇聯的白蛉導彈都要落后接近20年,而且導引頭大量使用臺灣引以為傲的電子工業生產的家電級電子元件,其可靠性可用性恐怕也只有臺灣人敢相信了,當然我也信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