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蘇州國家高新區開始實施在全球范圍內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根據業已出臺的《實施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的若干意見》,蘇州國家高新區將在“十一五”期間引進若干名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并給予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安家補貼,提供創業啟動經費、風險投資及貸款貼息等。 2007年該計劃的實施方案已經出臺,具體內容已經發布在蘇州國家高新區門戶網站http//www.snd.gov.cn上。 努力爭當區域自主創新的“先行區”,一直是蘇州國家高新區提出的一個響亮口號。蘇州高新區把推進自主創新作為實現科學發展的主戰略和培育核心競爭力的中心環節,積極完善創新體系建設,全面整合國際、國內創新資源,最大程度地優化區域創新創業環境,加快推動從產業集聚向創新集聚、從資源資本要素驅動向創新要素驅動發展模式的轉變。 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蘇州國家高新區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高度聚集區。區內90%以上產品與全球先進技術保持著同步水平,6家企業的8種產品市場份額占據世界第一,成為國內著名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環保技術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全區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94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8%,主要發展指標一直位居全國54家國家級高新區前茅。 蘇州國家高新區近年以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為目標,加快健全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人才為根本、官產學研金相結合的開放式區域科技開發和技術創新體系。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創新相結合,一手抓國內外先進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和工程中心引進,一手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營科技企業培育。實施了包括國家及省火炬項目、重大攻關項目和重點推廣項目在內的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環保及新材料等高科技研發項目600多項,已經轉化和實現產業化的450項。 蘇州國家高新區著力營造局部優化的科技創新創業環境,興建了大批創新平臺,大大強化了區域自主創新特色和優勢。除突出抓好部省市共建的蘇州科技城和與中科院合作的蘇南工業技術研究院等規模化創新載體外,蘇州高新區先后建立了蘇州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際企業孵化器、留學人員創業園、環保產業園、蘇高新創業園、軟件園、新藥創制中心、孵化企業發展基地、民營科技園等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 與此同時,蘇州國家高新區還著力建設了一批高水準的公共技術研發平臺,建立了華東地區首家國家級生物醫藥孵化器實驗平臺、國內首家IT人才實訓基地、中科院物理所蘇州技術研究院、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江蘇分中心、蘇南工業技術研究院等。為了建設孕育自主創新能力的特色產業化基地,形成規模化、特色化、國際化的創新集群,蘇州國家高新區還大力推進特色園區建設,重點建設了蘇州軟件產業示范園、微系統園、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園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術應用基地等。 蘇州國家高新區堅持實施自主創新與引進創新“兩輪驅動”,加快引進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和國內知名研發機構、工程中心的步伐,出現了企業“大腦”在高新區、“核心技術”在高新區、“高中端工藝”在高新區的可喜局面。 為真正改善科技創新型企業融資難、研發投入低等問題,積極探索建設新型高效的支撐創新創業的投融資體系,為科技創新型企業營造良好的依靠市場化運作的投資環境。蘇州高新區積極鼓勵和支持風險投資公司、擔保公司的發展,先后成立和引進了20余家科投公司、風險投資公司、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等,為企業創新活動提供投融資、信用擔保等支持平臺,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創新服務體系。注冊資金3億元的蘇高新風險投資公司和注冊資金2億元的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充分發揮投資、服務、引資、擔保、配套等五大功能,為科技企業發展“架橋鋪路”,使企業得到快速發展。 近年來,蘇州國家高新區還相繼制訂完善了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鼓勵引進研發機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政策性意見和辦法,涵蓋了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型企業從孵化到產業化再到研發的全過程。 “十一五”期間,蘇州國家高新區將以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通過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創新載體、融資體系、服務體系的建設,促進人才創業、項目開發和高科技產業化基地建設的同步發展。經過5年的努力,把蘇州高新區建設成為區域自主創新的示范區、國家高新區自主創新的“排頭兵”和區域最具創新活力的增長極。
來源:人民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