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留學海外 "寬松自由"不等于沒有禮節

          首頁 > 

          留學

           > 留學海外 "寬松自由...

          留學海外 "寬松自由"不等于沒有禮節

          文匯報報道 “我太累,不能來上課。”“作業推遲一天交。”“我弄錯時間了。”這些都是我班上幾位中國新留學生發來的郵件。這么短的句子,與其說是與教授溝通,不如說在QQ聊天。每當接到這種郵件,心里總是不太舒服。與其他眾多美國學生的郵件相比,這種郵件既沒有抬頭稱呼,比如最簡單的“Hi,Professor”,也沒有署名,更別提口氣和少了感謝詞語。

          更感到不妥的是一些課堂規范:上課遲到后大搖大擺地走進教室,引得其他學生紛紛側目;課上討論時,不舉手突然發言,以致我幾次已和舉手的同學目光達成共識,正準備同意其發言,結果被打斷;預約面談半小時,學生毫無準備來談,大大超過時間,下一個預約的學生只能候在辦公室外等等。這些現象,并非我自己遇到,與其他幾位中國教授交流,都有類似的經歷。

          也許,一些中國同學認為,國外教育強調自由和個性,與師長是朋友,應該很隨意,甚至是“哥們”,一些禮節性的“客套”也大可不必在意。但就我個人的經驗,這些認識并不全面。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私立學院,因為規模小和強調教學,平時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很多。這些年來,感覺絕大部分美國學生很重視日常禮節和規范。有的學生雖然外表不修邊幅,但寫郵件和交談都很客氣;如果遲到并意識到干擾了課堂,都會事后做個解釋;學生與教授的交流都是用商量的語氣。記得有一次,一個美國學生在課堂吃蘋果,“動靜”大了點,我“客氣”地請他下次帶香蕉來。下課后,這個學生就急急忙忙跑來道歉,感覺做了很大的錯事,倒讓我當時覺得是不是小題大做了。

          不可否認,留學在外,需要在各方面有個適應過程。但中國的古訓“禮多人不怪”放之國外還是通用的。不信?下面是美國一個大學網站給學生的“竅門”,以贏得教授的好感。看罷,你一定會覺得這些都是最基本和簡單的校園規范。

          1、學期剛開始時,盡量和教授一對一面談一次。

          2、與教授在校園相遇,主動問聲好。

          3、按時完成和提交作業。記住,有的教授會拒絕遲交的作業。

          4、不要遲到,一些教授非常反感遲到現象。

          5、不要無故缺課,否則教授會認為你根本不在乎這門課。

          6、如果不得不缺課,盡量事先通知教授,否則事后一定要做解釋。

          7、不要在課堂上打瞌睡,如果太疲倦,帶杯咖啡或者可樂去上課。

          8、積極發言,讓教授知道你在專心聽講(哪怕只是在發言那會兒)。

          9、上課盡量坐前排,離教授近些,也會使你精力更集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