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右)在美國
22歲,我踏上了美國的土地,開始了異國他鄉的求學生活。
2009年7月,坐了14個小時的飛機后,我抵達了洛杉磯國際機場,一出機場,旅途帶來的疲憊一掃而空,當時心里就一個念頭:美國,我來了。
初到美國的感受,很復雜。走出機場我準備橫穿公路,路上的車飛馳而過,我四處查看卻沒敢走,可來接我的朋友,連看都沒看就一口氣走了過去,我當時心里替他捏了一把汗。我說:“你注意點兒車啊!”他說:“在這里是司機注意行人,行人擁有先行權。”
到了學校后,我深刻感到了中美兩國教育的差異。在美國,老師一節課上或許會講很多看似和課本沒有絲毫聯系的東西,可是這些基本上都和美國當前的社會形勢相聯系。老師非常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學科的穿插也十分自如。
我同很多“80后”一樣,沒出國前一直對奢侈品的消費抱著一種攀比的態度。高中、大學里,我和同學、朋友一直都向往世界名牌,像衣服、化妝品、鞋子、新潮的電子產品,希望跟上這些潮流。可來了美國,我發現美國人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樣奢侈消費,朋友之間也少見攀比,這使我很受觸動。我想:有了這些錢,為什么不做些更加有意義的事情呢!
初到美國,新奇、思考、感慨……撲面而來,但更多時候我想到的是祖國,希望祖國更加繁榮富強,也希望能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寄自美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