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一名中國太平軍士兵流亡法國,在法國家庭當家教,培養出了一位法國文壇“玉女”和歐洲漢學翹楚,促使中歐文化交流綻放異彩。
朱迪特 “中國公主的化身”
艾沃琳女士已年逾九旬。她的父親蘇里耶·德莫朗曾將中國針灸術引進歐洲,至今在法國被尊為“中國醫圣”。
結識艾沃琳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事了,那時就得知她有個由父親起的中國芳名——“春梅”。20多年來,每當秋高氣爽之時,我們總要跟她一同約上女漢學家雅克麗娜·德斯貝魯瓦,在巴黎的特洛卡德羅餐廳吃一頓午飯,席間多次談起她父親早年到中國的一件件軼事。
流亡異鄉 山西秀才巴黎當家教
有一回,艾沃琳講述了德莫朗赴華前在巴黎偶然開始學習漢語的舊事:
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天京陷落后,中國山西秀才丁敦齡為躲避清軍鎮壓,應澳門主教加勒利之邀,到巴黎參加 編纂一部漢法辭典。不料,他只身到達巴黎時,加勒利主教突然去世,無人接待這位遠道而來的流亡者。恰于此時,巴爾扎克和雨果的好友、法國高蹈派大詩人泰奧 菲爾·戈蒂埃在火車站,遇見無處可去的丁敦齡,遂將其接到自己家中,待為上賓。自此,丁敦齡便成了戈蒂埃之女朱迪特—露易絲的中文家庭教師。有一年,年幼 的蘇里耶·德莫朗隨父母在諾曼第省迪那爾度假,正巧與戈蒂埃一家為鄰,朱迪特見德莫朗天資聰穎,便教他學習漢語。日后,德莫朗就是因為通曉中文,相繼被法 國海軍部和外交部派到北京當翻譯,進而深入探尋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尤其潛心鉆研中醫的針灸法,用法語寫成《中國針灸》一書,傳入歐洲大陸。
學校名稱:法國法學院 College of Law 所在位置:英國,London (Moorgate & Bloomsbury), Chester, Guildford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962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0人院校地址:8306
朱迪特在《回憶錄》里這樣記述父親與丁敦齡的相識:此公在巴黎陷入經濟困境,不懂法語,戈蒂埃慷慨提出買船票送他回 國,但這位中國秀才表示太平軍殘部受官方清剿,他曾參加反抗清軍的戰斗,有家難回。于是,出于同情,父親邀他留在家里做清客,兼教漢語。1872年,泰奧 菲爾·戈蒂埃去世,朱迪特依舊維持同丁敦齡的師生關系。丁敦齡于1886年離世,最后是朱迪特為老師舉辦葬禮,將其掩埋在戈蒂埃家族的墓地。
吟詩作賦 法國才女承繼中國夢
法國《羅伯爾辭典》載道:“戈蒂埃將一位中國儒生收留在家,向他女兒朱迪特傳授遠東文化。”朱迪特始終對他的中文老 師滿懷感激之情,追憶逝者說:“他用遠方祖國的種種珍聞來滋潤我的內心,我們一同誦讀中國詩人的作品。他向我描繪那邊的風土人情,奇幻般地講述異國流傳的 神話,讓我的想象里充溢東方光潔的夢境。多少年流逝了,但我不改初衷,依然是一個中國女性。”
中國山西秀才留給朱迪特最可貴的,是一位法蘭西才女拂之不去的“中國情結”。據傳說,戈蒂埃家族有東方血統,而泰奧 菲爾·戈蒂埃這個天真浪漫派確實在他的詩歌《中國花瓶》里吟唱:“我之所愛,遠在中國。”女兒朱迪特承繼了父親的“中國夢”,沉浸于丁敦齡向她展示的“蕓 窗外垂柳依依,燕子在黃河畔翻飛”的烏托邦境界。日后,她當選為法國龔古爾文學院院士。回首自己的成長歷程,她頗為感慨地說:“我是一個中國公主的化 身。”
學校名稱:法國法學院 College of Law 所在位置:英國,London (Moorgate & Bloomsbury), Chester, Guildford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962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0人院校地址:8306
譯書著述 展現東方文明贏美譽
這位“中國公主的化身”將她的法文名字音譯為“俞第德”,取“高尚美德”之意,作為自己的中文筆名,署在給雨果的初 版《玉書》上。《玉書》刊印于1876年,是朱迪特在丁敦齡指導下研究中國古典詩歌的心得結晶,書中薈萃了她翻譯成法文的《詩經》和唐詩宋詞百余首,諸如 《將仲子》、《南山》、《雞鳴》和李清照“念武陵人遠,煙鎖重樓”的《鳳凰臺上憶吹簫》,以情詩為多,約50首,組成書中譯者最珍視的“愛情篇”。朱迪 特·戈蒂埃在她所著《奇異的民族》里稱中國是“詩人天堂”,中國詩歌為“天賜之福”。她是最早翻譯中國詩歌的歐洲女詩人。《玉書》甫成,即被譯成英語和德 語,很快在西歐傳播開來。奧地利著名音樂家古斯塔夫·馬勒曾選取其中的中國古詩,當作其《大地之歌》的歌詞,凝結成歐洲浪漫主義文藝的珠璣。可以說,一部 《玉書》,不愧為文學翻譯再創作的典范,流芳128載后,于2004年又在巴黎重版。
學校名稱:法國法學院 College of Law 所在位置:英國,London (Moorgate & Bloomsbury), Chester, Guildford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962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0人院校地址:8306
泰奧菲爾·戈蒂埃生前以獨特的美學觀培育自己心愛的女兒,將之視為他文學生涯“最后的希望”。朱迪特·戈蒂埃沒有辜 負父親的期待,努力光耀戈蒂埃文學創作中的東方特性,在翻譯出版《玉書》后,陸續發表散文集《在中國》和描述中國、日本、伊朗、印度等亞洲國家社會歷史的 《帝龍》、《篡奪者》、《伊斯坎德爾》、《愛的郡主》,以及《征服天堂》等一系列異域小說,向歐洲人展現幻想的東方風情,在法國文壇頻頻贏得美譽,而這一 切都跟丁敦齡對她多年的文化熏陶密不可分。
今年,法國為紀念19世紀高蹈派詩壇盟主泰奧菲爾·戈蒂埃誕辰200周年,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人們從中不時恍見 戈氏“天之嬌女”朱迪特的倩影,想象近一個半世紀前中國秀才丁敦齡在巴黎同戈氏一家人的奇遇。往昔的“俞第德”,眼下的“春梅”,都對中國一往情深,表明 天涯若比鄰,人間有真情。以筆者所觀,在紛紛亂世,總可能找到給受難者心懷以慰藉的港灣。患難遇知交,這或許恰恰是丁敦齡跟戈蒂埃父女結緣的真諦,也匯聚 成滋潤不同民族文藝創造不竭的源泉。
學校名稱:法國法學院 College of Law 所在位置:英國,London (Moorgate & Bloomsbury), Chester, Guildford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962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0人院校地址:8306
《清代山西秀才巴黎當家教 法國才女承繼中國夢 - 華人 - 歐洲新聞》本文來源:(出國留學網http://www.)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