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外媒體:文化學者于丹:企望華文文學出現林語堂式旗幟

          首頁 > 

          留學

           > 外媒體:文化學者于丹...

          外媒體:文化學者于丹:企望華文文學出現林語堂式旗幟

          據中新社報道,中國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11月23日在廣州暨南大學舉行的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講,與來自兩岸四地及海外30多個國家的400余位華文作家共同探討“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受到暨大師生及華文作家的熱烈歡迎。

          “今天這個世界動蕩并未因文明的發達而停止,文學在我的心中是人性的堅持,是夢想的花,是情,是歌,是我們能夠對抗這個現實最溫暖的依據。”于丹說。

          在演講的開始,于丹以自己從小的閱讀經歷談到自己對華文文學的理解。她認為,華文文學不僅僅在世界上傳播著中華文化,同時也在滋養著一代代中國人心靈的成長。

          于丹認為,今天中國在政治、經濟話語權都逐步上升之后,也許文化話語權便成為最有所作為的未來空間,但現在它剛站在起點上。“華文作家,傳遞出去的不僅是中國人的文本,還有隱蔽在背后的中國人的態度,有深深蟄伏于文字之中的這個民族的文化基因。”

          于丹滿懷激情地說:“在這樣的時代,世界各地的華文作家能夠有今天這樣一次相聚,這是意味深長的驛站,再出發的時候,我們會穿越千山萬水,會把中國人的心靈帶向更遙遠的世界。”

          在演講中,于丹著重講到“文化在多元文明的比較中生成自己的特質”。她指出,中華文明的傳承一定是在差異的比較溝通中去完成的,不比較無以凸顯特質。“今天的時代,所有的語言都是國際的,所有的語法都是民族的,這種彰顯其實是心平氣和地接受差異。”

          林語堂是于丹特別欣賞的一位中國作家。林評價自己是“西洋人的頭腦,中國人的心靈”。于丹覺得這個匹配很有意思:有西洋人的頭腦,就能夠看清世界前沿的規則,能夠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去確定自己在西方社會秩序中的坐標,但中國人的心靈使他把中國人的氣度揮灑于世界之上。

          于丹表示,今天的華文文學可以企望出現林語堂這樣的旗幟性人物。所有的文明都是在差異中完成比較,然后達成共榮共 生,華文文學與世界文學之間不需要文化的此消彼長,兩者需要共同地生生不息。華文文學與世界的水乳交融需要把中國人的文化態度融入國際話語體系當中。她 說:“華文的特質,不是寫著方塊字,說著中國人的語法就是華文,華文的背后一定有中國人的秩序感,一種對于倫理的認同,這種戴著鐐銬的跳舞就是華文文學靈 魂的起點。”

          世界華文文學在中國文明中可以學習和借鑒的領域也是于丹今天演講的重點。她認為華文作家可以“向中國哲學學習一種思維方式,向中國歷史借鑒一點文學母題,向中國文藝形式學習一點風格的表達”。

          《文化學者于丹:企望華文文學出現林語堂式旗幟 - 華人 - 歐洲新聞》本文來源:(出國留學 )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