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1日,巴黎時間下午3點。我給同在索邦求學的伙伴打電話,約她明晚8點來我租住的公寓,一起看春晚。伙伴略帶戲謔的回答我:“喲!來了幾個月了,還活在北京時間哪?春晚明天下午1點就開始了!”聽到此言,我不禁一怔。確實,在外求學以來倍感時間漫長,恍惚間已經4個月過去了。我已經度過了120多個與祖國保持7小時時差的日子。
22日,巴黎時間上午9點。除夕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在這里并不特殊。我抽空給家人打了一通電話,算是拜個年。電話里我堅持笑著,希望父母知道我過得很好。然而想著自己的第一個沒有親人陪伴,沒有熱騰騰的年夜飯,沒有春晚和爆竹聲的春節,一向堅強的我也不免產生了人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感。
北京時間午夜零點。我的鄰居,一對一同求學的夫妻給我拿來了煲好的老鴨湯。一位學友遞給我一杯熱水,幾粒藥:“聽說你感冒了,一會兒把藥吃了。大過年的,別讓父母擔心。”電話響起,是國內的一位摯友。他說:“零點了,給你聽聽杭州放鞭炮的聲音。”聽筒里一片嘈雜。我的心卻格外安靜。室友端出一盤剛出鍋的餃子,熱氣騰騰,并笑說“速凍的,才夠味”。這個春節突然間就完整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