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英國資訊:騰龍說事:性化少年

          首頁 > 

          留學

           > 英國資訊:騰龍說事:...

          英國資訊:騰龍說事:性化少年

          BBC英倫網 騰龍

          《騰龍說事》

          英國新聞:騰龍說事:性化少年1

          要想對“性”保持一份天真,一份“無知”,實在是“不易”。

          “男孩太多,時間太少”印在幼童的體恤上,要販賣什么?

          外甥女來英國上大學,出國前春夏秋冬的衣服置辦的一應俱全。20歲的女孩,穿衣打扮有自己的選擇,毋庸置喙,但她的一身新運動裝讓我忍不住要給她提個醒。

          運動裝的胸口和屁股兜上都印著一個兔子。這個兔子非一般的兔子,而是“花花公子”的標志。

          “花花公子”?知道呀,名牌唄。外甥女一臉的茫然。在她眼里,這兔子的形象跟“鱷魚”、“公雞”的標志沒什么兩樣。外甥女從上初中起就沒日沒夜的準備高考,對“兔子”背后的“性”一無所知,也在情理之中。

          舉目皆“性”,少兒“不易”

          對她的“無知”,從做家長的角度,倒有一份羨慕甚至嫉妒。看看今天英國的孩子們,“少兒不宜”的信息以各種形式、載體、符號,充斥在她/他們的生活中,要想對“性”保持一份天真,一份“無知”,實在是“不易”。

          聳人聽聞嗎?還拿買衣服做例子。在一家名聲頗好的全國性連鎖店里,我居然看到給6、7歲年齡段的女孩子的體恤衫上,赫然印著“So many boys, so little time,男孩兒太多,時間太少”的口號。

          無傷大雅的玩笑,不必神經過敏?你會為6、7歲的女兒買Pole Dancing kit(鋼管舞套裝玩具)嗎?9歲女孩的網眼性感內衣、7歲女孩的襯墊胸罩比基尼泳裝呢?

          這些“貨”都曾堂而皇之的擺在英國的超市、百貨店里,只是在遭到家長(從像我這樣的小蘿卜到首相卡梅倫那樣的大土豆)的群起攻擊后,才急忙“撤柜”。

          卡梅倫首相承認,他不讓6歲的女兒再聽她崇拜的流行歌手Lily Allen 的歌,因為歌詞中“得不到滿足”的呻吟讓卡梅倫覺得實在過分。哼,等著吧,他女兒要看MTV 那一天,他即便仍是首相,恐怕也難抵擋。

          英國新聞:騰龍說事:性化少年2

          Sex sells,性能促銷。“過分的性化形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量度和廣度充斥著我們每天的生活。

          我去的那家健身房,墻上一排大屏幕,其中一個固定播放音樂電視。畫面上的女人,要么一絲不掛(仔細一看是身著肉色透明裝)在床上賣力扭動腰肢,要么纏一身黑膠帶(仔細一看是黑皮衣)在鐵籠中做發情母獸狀。

          這是流行樂還是“流氓樂”(pop or porn)?我等“過來人”把臉扭到一邊也就罷了,可附近幾家中學十幾歲的孩子們也來這里(體育課的一部分),這樣的畫面傳達給他們的是什么信息?

          “青少年的性化”,一張有形無形的網

          Sex sells,性能促銷。“過分的性化形象”(hyper-sexualized images)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量度和廣度充斥著我們每天的生活。

          令人擔憂的是,成人社會徹底的性化(Sexualisation)正在透過報刊雜志、流行音樂、電視電影,視頻游戲,像滲漏的有毒液體一樣,點點滴滴的滲透到未成年人的世界里。

          我在危言聳聽嗎?這是英國政府內政部委托心理學家帕帕多普洛絲(Linda Papadopoulos)所作的專題調查報告,《青少年的性化》(Sexualisation of Young People)得出的結論。

          雖然性化的形象自大眾媒體的出現就如影隨形,但帕帕多普洛絲的調查認為,現代傳播手段,特別是網絡的普及,使得青少年被水銀瀉地般無所不在的超級性化形象所包圍,而且受影響的年齡越來越小,直至學齡前兒童。

          《青少年的性化》調查顯示,99%的8-17歲的英國未成年人都可以上網,而60% 12-15歲的孩子說,他們基本上不受監控的自己上網。58% 14-17歲的少年承認他們通過網絡接觸過色情內容。

          穿比基尼泳裝解數學題的啟示

          英國新聞:騰龍說事:性化少年3

          “性化”的不是孩子自己,是成人要把孩子“性化”。

          青少年性化的趨勢,不僅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所作的調查都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而另一個共同的結論是,無休止的、針對年齡越來越小的“性化”,給青少年帶來的是從精神到心理到身體到情感的損害。

          這個損害對男女青少年都有。帕帕多普洛絲的報告說,“性化”的結果,男孩子追求“漢子”形象、對女性的壓迫和占有,對性生活扭曲的期待;女孩子則要盡量讓自己顯得“性感”、“性活躍”、“隨時可取”、“被動服從”。

          整體而言,“性化”對少女的壓力和造成的損害更大。在男性眼里的“性吸引力”成了唯一的價值標準。才智、情感都變得無足輕重。

          2007年美國心理學會(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一組年輕男女身著便裝一起做數學題,結果不差上下。然后女性被要求換上泳裝,與同組男性再做數學題,結果解題能力大大低于男性。

          試驗得出的結論:“性化”的壓力可以直接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

          而越來越多年紀輕輕的女孩子隆胸、整容,飽受厭食癥等飲食紊亂的困擾,則是“性化”壓力的有形體現。

          “讓小姑娘做小姑娘”,關鍵在成人

          《青少年的性化》報告向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反性化”措施建議,有36項之多。比如,電視在晚上9點以前禁止播放有“性化”格調的音樂電視;針對青少年的雜志根據內容設年齡限制;電腦和視頻游戲機里預設父母控制開關等(綠壩護航?)

          有人對以行政或立法手段干預是否明智頗具懷疑,認為硬堵只能適得其反,應該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釜底抽薪。

          問題是,誰放的這把火?是成人。“性化”的不是孩子自己,是成人要把孩子“性化”。

          在英國影響力日增的‘媽媽網’(Mumsnet)的媽媽們發起了一場“讓小姑娘做小姑娘”運動,要求商家簽署承諾,不賣性化兒童的產品。

          其實,文章開頭提到的針對7、8歲孩子的“性化”產品,如果家長不買,到不了孩子的手上、身上。

          孩子最終看的是大人。如果成人的世界里,“性”是屢試不爽的敲門磚,你能對孩子說什么呢?上有好之,下必甚焉。

          讀者反饋

          問題出在成人上,假如成人不逐利,哪會弄出這些東西來?

          李文明, 中國云南畹町

          相對于美國,英國是傳統保守的? 英國是開放時尚的?這時中國人搞不清楚的問題。看來騰龍先生的文章,才知道英國在很多方面是在引領世界潮流。這幾年看不到英國的科學精神和開拓精神,相反只是看到英國在時尚、娛樂業的新潮,甚至在兒童的性泛濫方面。這些將導致英國經濟和未來的衰退和無望。

          Lucky, Shanghai,China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