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英國資訊:騰龍說事:挽救地球的紅線

          首頁 > 

          留學

           > 英國資訊:騰龍說事:...

          英國資訊:騰龍說事:挽救地球的紅線

          英國新聞:騰龍說事:挽救地球的紅線1

          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與刺激經濟增長出現矛盾時,人類的短視近乎于盲。

          2017年,遏制氣候變暖的最后機會之門將永遠關閉。

          “氣候變化”、“氣候變暖”、是4年前開始“說事”時滿眼滿耳看到聽到的字眼。實際上,“騰龍說事”的開篇,《只怕春來早》,就是拿氣候變化“說事”。

          可眼下,“變暖”之類的詞匯變得冷僻了,這倒不是一場席卷歐洲的嚴寒凍住了人們的舌頭,而是經濟寒流轉移了人們的視線。

          2008年,也是8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的開始。經濟一日不濟一日,“氣候變化”字眼出現的頻率也跟著“衰退”。

          氣候變暖?聽著耳生

          英倫三島,似乎只剩下艾登堡老爵爺 (Sir David Attenborough) 還在振臂高呼“挽救我們的地球”。(艾登堡爵士是英國自然紀錄片的鼻祖,中國央視的趙忠祥配音的“動物世界”,多是艾登堡的“原創”。趙模仿艾登堡的音調倒是有幾分傳神)。

          經濟衰退轉移了人們的注意視線,卻沒有扭轉氣候變暖的大趨勢。過去的2011年,是英國有氣候紀錄以來第二個平均氣溫最高的年份。

          英國新聞:騰龍說事:挽救地球的紅線2

          大家真正“一致的目標”是讓排放限制最小的影響自身的經濟發展。

          要是擱到2008年,這條消息一定炸了窩了。今天,人們只是聳聳肩,“so what”,像是有一搭無一搭的聽天氣預報。

          當挽救地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與刺激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保住飯碗出現矛盾時,人類的短視近乎于盲。

          共同利益?各有算盤

          這一點在去年末召開的德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歐盟、美國,中國、印度,“小島國聯盟”、“最不發達國家集團”,大家真正“一致的目標”是讓排放限制最小的影響自身的經濟發展。

          一場諸侯混戰下來,沒有議定書,沒有公約,沒有協議,只有一個“加強行動德班平臺”(the Durban Platform for Enhanced Action),編笑話都想不出這樣的好詞兒。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今年到期,“德班平臺”上,新的國際氣候協議的談判從明年開始、2015年結束談判,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新的國際氣候協議希望能在2020年付諸實施。

          能否如期達成協議還是個問號。一個更大的問號是,我們的地球能等到那個時候嗎?

          英國新聞:騰龍說事:挽救地球的紅線3

          標語寫著:我不相信全球變暖。發展與生存是否可以兼得?這是我們這一代人要解決的問題。

          挽救地球?最后的機會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剛發表的《世界能源前景》年度報告,讀后令人心驚肉跳。IEA的報告預測,今后五年中,世界各地建造的化石為燃料的發電廠、耗費能源的工廠、建筑、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的廢氣排放,將無法把氣候變暖控制在安全水平,遏制氣候變暖的“最后機會將永遠失去”。

          科學家相信,與工業革命前相比,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攝氏度,是安全極限,如果超過這個極限,氣候變暖將無法逆轉(irreversible),走上不歸路。

          氣溫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意味著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不得超過450百萬單位(ppm,即百萬分之450)。而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已經達到 390百萬單位,占了“碳預算”(carbon budget)的80%。

          IEA的報告預測,按照現在的能源戰略和基礎設施建設趨勢,到2015年,“碳預算”的90%將用掉,到2017年,“碳預算”將全部耗盡,不再有任何回旋余地。

          讀了IEA的報告,脊背發晾。一是IEA的預則不但權威,而且以保守著稱。二是縱觀各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為了刺激經濟,創造就業,能源和發展戰略正是IEA描繪的一條道走到黑。

          坐以待斃?革命求生

          代表剛從德班打道回府,加拿大政府便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加拿大環境部長肯特(P Kent)說,上一屆無能的政府在協議上簽字,意味著履行京都議定書的義務,加拿大要付出136億美元的代價,平均每個加拿大家庭要分擔1600美元。

          肯特說,一個新的協議應該能讓加拿大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

          許多國家對加拿大退約表示“遺憾”,我倒是欣賞加拿大政府的老實態度。創造就業,刺激經濟發展,如何保住環境?發展與生存是否可以兼得?這是我們這一代人要解決的問題。

          聯合國氣候變化負責人菲格里斯(Christiana Figueres)女士說,達成一個協議是艱巨的,我們要看到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能源和工業革命。

          不革命,只有滅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