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落實2010年12月第廿屆伊比利美洲國家高峰會中通過的《2021教育目標:我們對新世代的教育愿景》,提供兒童及青少年平等的受教機會,「伊比利美洲國家教科文組織」(OEI)在去(2011)年9月底召開第二十一屆教育部長會議中通過了《有〝電〞斯有〝學〞》計畫,以解決當前整個拉丁美洲地區仍有8萬余所學校沒有電力供應的問題。據估計,2008年時全球仍約有15億人無緣使用電力。
由於這8萬多所學校多位於偏遠地區,中短期內獲得電力配置的機會渺茫。然而,沒有供電就代表無法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這些弱勢學生也就注定被迫接受低品質的教育,因此OEI部長會議決議在2012至2014年間替這些學校裝設太陽能板集電裝置,以及能透過衛星天線接受訊號的網路和影音教學器材。這項計畫總投資金額2.8億美元,財源來自於由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及公私營企業所捐贈的《教育合作基金》。
嗣後,OEI在今(2012)年1至2月間先後與墨西哥普埃布拉州(Puebla)政府及中美洲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等五國政府簽署協定,將在今年內投資150萬美元為每一國家至少100所學校購置太陽能發電設備,各國政府則相對負責提供後勤保修及技術支援,粗估每所學校將平均花費4,000美元。中美洲五國共有超過17,000學校沒有電力供應,其中尼加拉瓜及宏都拉斯兩國分別只有59%及52%的中小學獲得供電。
《有〝電〞斯有〝學〞》計畫除了運用能源科技及與電腦網路結合的現代化教學資源外,另外還強調三項重點,分別為「永續性」、「教師訓練」及「社區參與」。永續性意指受惠國政府必須在相關社區招訓青年,授予器材維護的知識,以確保該項計畫不致因技術問題而中斷,同時這種做法也可以增加當地的就業機會。其次,由於絕大部份的鄉村學校教師從未有接觸電腦及網路的經驗,因此為了有效提高教學品質,各受惠國教育部應對接收新設備的學校教師進行在職訓練,俾令其等具備使用電腦及相關教學方法的能力。至於社區參與,目的在於讓獲得太陽能板發電設備的學校扮演起社區中心的角色,藉以推動掃盲教育、遠距職訓等有利於提升鄉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活動。
拉美各國無供電學校數量表
國名
無供電學校數
阿根廷
--
玻利維亞
1,000
巴西
26,282
古巴
--
智利
--
哥倫比亞
4,455
哥斯大黎加
218
厄瓜多
500
薩爾瓦多
427
瓜地馬拉
4,000
宏都拉斯
7,304
墨西哥
18,000
尼加拉瓜
4,850
巴拿馬
921
巴拉圭
700
秘魯
10,000
烏拉圭
250
多明尼加
3,111
委內瑞拉
--
總計
82.018
(注) -- : 無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