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英國留學:英倫隨筆:出國還是不出國?

          首頁 > 

          留學

           > 英國留學:英倫隨筆:...

          英國留學:英倫隨筆:出國還是不出國?

          英國留學:英倫隨筆:出國還是不出國?1

          下一步,該往哪兒走?

          外甥考完試,今年大學畢業。和同伴約好去澳大利亞闖闖,到我家來征求意見。

          在中國,出國,也是許多年輕人的選擇。至于為什么要出國,問一百個人,可能會得到一百個答案。鍍金?發展?探險?躲避成剩男剩女的窘迫?

          在英國,外甥很有代表性。找不到工作,希望出去邊打工、邊旅游。他信誓旦旦,剪羊毛、摘水果、壘磚砌墻,什么活兒都愿意干。

          我心想,你在英國,怎么什么活都不愿干?這話沒敢出口。

          現在,英國年輕人的日子確實難過。25歲以下的人失業率高達20%,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德國、瑞士、法國的畢業生爭著搶灘;體力勞動工種,東歐、亞洲、南美移民也要分羹。

          有工作者,日子也很難開心。物價步步高;想買房恐怕要等到不惑之年。

          咬牙忍著當然可以。往寬處想,至少不需要像前輩一樣攢養老金。退休了,離火葬場也就不遠了。不想忍者可以打包走人。總有國家經濟仍在增長,房價更加宜人,開銷更低,天氣更晴朗。

          那么,英國人出國,到底是要躲什么?不出國,又是舍不得什么?真要走了,往哪兒走?

          躲什么、找什么?

          4月初,瓊斯夫婦攜帶12個孩子舉家遷居澳大利亞。“超級爸爸”戴維說,“我希望孩子們能擁有的人生機會,在英國是找不到了。”8000英鎊的機票錢,瓊斯一家去布里斯班書寫人生新篇章了。

          配合這個故事,《太陽報》委托YouGov征求了1650名英國人的意見。半數人說正在“嚴肅考慮”遷居海外,其中6%已經在做移民計劃;五分之三和瓊斯一樣,認為孩子們的日子會更難過。

          YouGov網民就“出國還是不出國”展開熱議。研習發現,勇于探索新生活、想學門外語、尋求另類生活方式的人,多會支持出國;徹頭徹尾的英國人、鐵桿兒愛國者,希望和家人保持親密距離的人,都會選擇留下來。

          至于出國想躲什么、找什么,把網友的發言綜合起來,共有以下四點:英國就業狀況不佳;生活水平不滿意;出國可以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享受輕松的退休時光。

          不想出國的舍不得什么呢?家人、朋友;祖國的歸屬感、自豪感;英國生活并不很糟糕,有美麗的鄉村,傳統的酒吧,有奶茶,有公費醫療。

          推與拉、利與弊

          英國留學:英倫隨筆:出國還是不出國?2

          海歸說,回國反倒成了“外星人”

          外甥倒是很有走的決心。翻出當年專家的建議,老公提議外甥先寫兩份清單:“推與拉”、“利與弊”。

          “推與拉”(Push and Pull),其實也就是出國要躲什么、想找什么。不同的人,面對的推拉因素也不同。

          英國“出國專家網”解釋,傳統上,英國人出國的“推”動力來自就業機會、職業前景。第二是個人因素,比如,同性戀者或其他“邊緣”群體可能會尋求更容易被接受的地方。另外一些人則完全是“憑感覺”,愛上了異國風情!

          專家指出,大多數英國人“拉”的清單可能要更長。也就是說,出國并不是因為不喜歡英國,而是希望外國的月亮更圓。

          至于“利與弊”(Pros and Cons),大多數英國人移民是為了改變生活方式。新文化、新氣候,新環境;新工作、(或者)新家庭、新探險,新開端,都可以算作“利”。

          大決定,當然也就可能有大“弊”端。遠離親友、人生地不熟、吃住不習慣、孤獨無助……前陣子,BBC采訪過的幾位英國“海歸”慨嘆出國另外一大“弊”:回國后成了“外星人”,不適應。度過了最初幾天朋友家人好吃好喝好招待的“蜜月期”后,再沒有人同情你了。搞不好,人家還會冷言冷語,“在外國享夠了福,現在難調整?活該!”

          出國,去哪兒呢?

          真要走,英國人多會選擇去哪兒呢?YouGov網友的首選目的地是澳大利亞。原因包括就業機會、政府嚴懲犯罪、年輕人社會態度端正;對老年人照顧妥當;戶外生活,陽光、海浪和沙灘;

          英國留學:英倫隨筆:出國還是不出國?3

          澳大利亞是許多英國人的夢

          然后是法國。法國的誘人之處在于生活態度更放松、人民對治國有更多的發言權;政教分離;房產價格更合理;文明禮貌、美食紅酒;

          第三是西班牙。那里的天氣最獲魅力;低稅收;更重視家庭;離英國很近!

          第四是美國。生活更放松,陽光更充足,發展機會更多;一個國家就是一個世界……

          最后是加拿大。在英國人看來,加拿大好賺錢,地域廣,自然景觀美麗,人民友善。

          趁年輕趕緊走

          至少,英國人不需要為了躲避戰亂、饑荒、迫害而去避難!至少,英國人選擇去的很多地方都講英語,也沒有太大的文化沖撞。

          其實,凡人一生,都是為了追求幸福。如果在祖國已經幸福,為什么要去外國折騰?

          如果不幸福,真想走,我們告訴外甥,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趁年輕,趕緊走!

          兜里留好一張回程機票錢,還有什么后顧之憂?呆不下去了就回來嘛,至少學會了剪羊毛、摘水果。

          (蘇平,2012年5月1日,倫敦)

          感謝您閱讀《英倫隨筆:出國還是不出國?》,文章來源于BBC,我們為您準備了BBC簡介,請閱讀:英國廣播公司,簡稱BBC,是英國一家由政府資助但獨立運作的公共媒體,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媒體之一。在1955年英國獨立電視臺和1973年英國獨立電臺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國唯一的電視、電臺廣播公司。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擁有高知名度的媒體,還提供其他各種服務,包括書籍出版、報刊、英語教學、交響樂團和互聯網新聞服務。2011年12月,BBC拍攝的紀錄片《冰凍星球》陷入造假風波,受到觀眾批評。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簡稱BBC,成立于19 BBC22年,是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之一。BBC雖然是接受英國政府財政資助的公營媒體,但其管理卻是由一個獨立于政府以外的12人監管委員會負責,并且通過皇家憲章保障其獨立性。監管委員以公眾利益的信托人的身份管理BBC,他們都是社會上有名望的人士,包括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和英格蘭的首長,由英國首相提名,英女皇委任。監管委員會下轄執行委員會,由16個不同部門主管組成,負責BBC日常營運工作,委員會主席為行政總裁,并兼任總編輯。 BBC目前經營8條電視頻道,10條廣播頻道,及直接由英國政府出資經營以43種語言作全球廣播。BBC在新聞界最為人樂道的是其嚴格的要求,所有制作人都要恪守BBC的工作規章:節目制作人準則,該準則對編輯和采訪業務的各方面提出了具 BBC總部體詳細的要求。在BBC建立之前,已經有很多私人公司嘗試在英國做電臺廣播。根據1904年的無線電法案,英國郵政局負責頒發電臺廣播牌照。1919年,由于收到很多軍隊對過多廣播而干擾軍事通訊的投訴,郵政局停止發出牌照。于是,1920年代初期,廣播電臺數量驟減,越來越多人要求成立一個國家廣播電臺。一個由無線電收音機制造商組成的委員會經過幾個月的討論,最終提出一個方案,BBC由此誕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