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確立技術與國內市場相結合的商業模式,創辦一年就拿出了一個‘數字學生終端’產品進入學校試用,下半年推出正式產品上市銷售。”6月6日,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南京數模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斌告訴記者,2011年1月來寧創業的他,在南京鼓勵創業創新的氛圍下,走上了一條迅速發展的科技創業道路。
被南京的創業創新氛圍感染,從硅谷辭職來寧創業
1986年,徐斌考入南京大學物理系。1993年,拿到南大碩士學位的他,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1998年,拿到博士學位的他進入硅谷,在英特爾公司從事微處理器研究和開發工作。2005年,他離開英特爾,在硅谷創辦了3、4家公司,從事無線通訊寬帶Wifi芯片研究。后來,他進入高通公司,從事CPU設計、微處理器芯片研究、無線通訊寬帶開發等工作。
“2010年初,南京大學一位副校長到硅谷延攬人才,我和他見了一面后決定回國創業。”徐斌說,那年,他回國4次,考察國內的創業創新環境,并于2011年1月從高通公司辭職,全職回國創業。“一方面我覺得南京大學電子學科的發展需要我這樣的人才。另一方面,國內形勢發展很快,特別是南京鼓勵創業創新的氛圍很濃,我多年積累的技術能夠大有作為。”他說,他是南京人,對南京的感情比較深,最終選擇在南京大學科學園創辦南京數模微電子有限公司,并和南大共建南京大學微處理器實驗室,在寧培養更多的電子工程學人才。
2011年3月,在棲霞區創投公司給予500萬創投資金的支持下,徐斌的公司正式成立。
選擇技術與市場相結合商業模式,一年時間開發出“數字學生終端”產品
徐斌說,在硅谷工作多年的他,技術上走得比較遠。“我的專業是微處理器、無線通訊和軟件,如何將自己的技術迅速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產品,是公司首先要考慮的。”他說,經過深入思考,公司選擇了技術與市場相結合的商業模式,將公司的首款產品定位在數字化教育上。
據了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快終端設施普及,開發網絡學習課程,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正是這一點,讓徐斌看到了商機所在。“上個世紀80年代,個人電腦引領了信息革命。2010年,隨著IPAD等平板電腦的發展,開始了個人終端的新信息革命。”他說,IT的價值在于為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提供服務。現在,個人電腦讓人們的工作方式發生了變化,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目前唯有學習方式基本沒有發生變化。“于是,公司決定開發能夠改變人們學習方式的產品。”經過一年時間的研究開發,公司拿出了一個“數字學生終端”產品。
這個“數字學生終端”產品,由一臺平板電腦、無線網絡和后臺云服務器三部分組成。在平板電腦內,有公司開發的軟件,界面上有電子課堂、電子作業本、電子書包 等多個應用程序。進入“電子課堂”,里面有電子書、課件、多媒體、班級文件管理、投影儀、查看學生機、板書、上網瀏覽等應用程序。
“現在,一個學校一般只有一個多媒體教室,我們的‘數字學生終端’可以把每間教室都轉換成多媒體教室。”徐斌說,使用這一產品,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和學生及時互動。教師播放課件講課時,可以將學生機的屏幕鎖住,在線監控,讓學生專心聽課。課件的畫面可以同步到學生機上。教師講解時還可以使用白板程序,實現黑板板書功能。學生回答問題,客觀題可以直接按投票按鍵答題,主觀題可以使用寫字筆直接在學生機上答題,然后提交。“這個產品非常好用,不用培訓就可以操作。學生上課、做作業、考試等學習全過程都可以再上面實現。”
和南大一起開發芯片,及時轉化高校研究成果
目前,這個“數字學生終端”已經在南京的一些學校進行試用,然后根據試用情況進一步完善其學習和教學模式。“下半年可以正式上市銷售。”徐斌說,在這個“數字學生終端”產品中,公司主要做的是數字化教學軟件。這個軟件是開放的,可以在安卓、蘋果等任意一個操作系統上使用。學生和學校可以自由選擇任意一款平板電腦來作為自己的終端。“現在,韓國提出2015年學生全部使用電子書包,日本、西方很多國家也有類似計劃。中國有2億多中小學生,很多平板電腦商迫不及待要與公司合作,我對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說。
在開發“數字學生終端”產品的同時,徐斌還負責南京大學微處理器實驗室的工作,并在南大電子工程學院授課,和南大一起開發微處理器和無線通訊方面的芯片。“研究在南大,芯片設計在我們公司,這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平臺資源,及時將研究成果轉化。”徐斌說,他選擇在寧創業,還有一個原因是南京高校多,不但科研力量雄厚,人才資源也很豐厚,公司可以很容易地招聘到質量非常好的人才。(記者 宋廣玉 通訊員 陳寧 杜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