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新墨西哥州開始使用電子教科書 2012年09月14日 12時訊
新墨西哥州大城阿布奎基市的學區近日與Discovery Education簽訂金額為1,130萬美元的7年合約,將提供給學生包括:網路教科書、影片、互動課程、教育游戲、閱讀文章以及生詞表(glossaries),同時還包括師資培訓。該學區的公立學校,今年度將不再提供科學及社會兩學科的教科書,取而代之的是電子教科書(techbooks)。
該學區官員指出,相較之下科電子教科書的費用,還比傳統教科書便宜。國中部學生一年的教科書費用,傳統書本式大約是一名學生一年100美元,而電子教科書的費用是45美元,再加上教師訓練的額外協助,又更加實惠。
但是對于這個決定,教師們仍有疑慮。對于學區中來自各種社會階層的學生來說,不見得每個人都可以在家中上網。現在學區採用網路教科書,很可能有中低收入家庭學生無法順利完成課業。
不過也有人認為,消彌貧富之間在教育上的差距,最好的辦法就是公平的全面提供最好最豐富的資源。他們認為只有全學區都提供網路資源,這樣反而能讓弱勢族群學生成為最大受惠的族群。因為透過網路,大家都可以公平的得到相同資源、查詢到同樣多的答案、得到同等的課業輔助。
該學區的Zuni小學,每天課后開放一間電腦教室供學生及家長使用。這也是確保低收入家庭學童,同樣有機會上網查詢資料。阿布奎基市學區也將會要求各校同樣在課后時間開放電腦教室。
根據2012年人口普查的調查結果,64%的新墨西哥州居民家中沒有網路設備,而阿布奎基市的網路普及率可能更低。
另有教師指出,其實在使用過電子教科書之后,很多學生還是比較喜歡傳統課本。對此,學區官員指出,現階段處于過渡時期,還不會全面取代傳統教科書。但也直陳,這一世代的學童生于網路科技時代,這也是難以迴避的必然趨勢。
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新墨西哥州開始使用電子教科書 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