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公布及討論特殊教育教師評鑒定位報告 2012年12月28日 10時訊
教師的教學表現對于學生的學業成就扮演著非常重要與關鍵的角色,因此,美國近幾年來的學校改革多著重在評鑒與改善教師的教學成效。一直以來,州議會的教育政策會議上不斷地討論?教師評鑒 (Teacher Evaluation)?此議題,包括哪些方法與哪些指標可以有效地評鑒教師的教學能力。有鑒于美國將近四十三萬名特殊教育教師始終未在州議會教育政策的會議之列,?特殊兒童教育委員會(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積極地想改變這樣的現況,并于今(2012)年十月釋出一份文件,名為:?特殊教育教師評鑒的定位(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s Position on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Evaluation,該完整文件可詳見參考資料二)?,旨在陳述與討論特殊教育教師評鑒的相關議題與建議。
事實上,特殊教育教師評鑒的議題遠比一般教育教師來得更廣更複雜。這是因為特殊教育牽涉許多教育專業人員,包含介入人員(intervention specialists)、共同教師(co-teachers)、領導教師(lead teachers)、諮商師(consultants)、一般教師(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與有廣大特殊需求的特殊兒童。因此,很難有一套共同的特殊教育教師評鑒系統適用所有的對象。
今年十二月中旬,約30名來自會員組織(membership organizations)、州與地方教育行政辦公室(state and local education offices)、與學校的領導人于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Arlington, VA)舉辦會議,共同討論?特殊兒童教育委員會?于該文件中所建議的事項。?特殊兒童教育委員會?指出有些特殊教育教師評鑒的內容與一般教師的評鑒內容相同。例如,特殊教育教師評鑒必須植基于多元評量(multiple measures),例如:加入學生調查(student surveys)、家長調查(parent surveys)、卷宗檔案(portfolios)等。
此外,評鑒的實施必須由專業施測者執行。?特殊兒童教育委員會?并同意在特殊教育教師評鑒系統加入學生成長的分數(student-growth measures)為其中一項指標,并以?附加價值模式(value-added model)?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學習成長資料(student-growth)是否為有效的特殊教育教師評鑒的指標,以及學生學習成長資料在特殊教育教師評鑒中所佔的比重為何依然存在著爭議。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公布及討論特殊教育教師評鑒定位報告除此之外,附加價值分析仍有其他未解決的問題,例如,有研究指出價值增值分析不適用于兩位教師同時教學的環境,因為哪位老師或者每位老師的對特殊兒童的影響力無從得知。而且,許多州資料系統(state data systems)目前尚未成熟到足夠分析納入教學組織(instructional organization)等因素的創新統計模式(innovative models)。因為上述這些因素,如何有效評鑒特殊教育教師的教學成為一個仍待研究的議題。在此會議中,與會人員普遍認為最佳的特殊教育教師評鑒是一個持續不間斷進行的評鑒系統。
注: ?特殊兒童教育委員會?是一個國際性的專業性社群。該委員會旨在為特殊與資賦優異兒童的教育(Special and gifted education)發聲。特殊兒童教育委員會致力于改進特殊兒童的生活品質與強化特殊兒童家庭的功能。
譯稿人:駐美代表處文化組 陳瀅方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公布及討論特殊教育教師評鑒定位報告 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