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校園性霸凌問題 2013年07月13日 09時訊
在美國,學校新鮮人要加入社團之前,常常都要做好被學長姊們惡整的心理準備。像是球隊的菜鳥球員要變裝或是被關在置物柜里,或是兄弟會和姊妹會的新成員得接受各種奇奇怪怪的入會考驗等等。學生們稱之為入會儀式(hazing ritual),并將此視為社團文化及學校傳統的一部分,百年來樂此不疲。然而,根據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的一項調查指出,中等學校的運動社團已經嚴重濫用這項傳統,稀奇古怪的入會儀式已不僅僅讓人感覺屈辱,而是以暴力甚至是性霸凌來傷害學生。
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一間公立中學的摔角隊就爆出了這樣一件嚴重的案例。一個13歲的男孩被三名高年級的校隊學長關在校車上,以膠帶綑綁之后,再用鉛筆性侵。根據彭博社的資料,光是去(2012)年,全美就有12件以上類似的性霸凌案例,共有超過40位學生被資深隊友以入會儀式為名、用類似的手法施暴。可怕的是,在丹佛案中,有許多支持此項傳統的社區及學校人士,竟不譴責加害者,反而抵制站出來控訴此項不當行為的受害學生及家長。后來,這三名學生都被起訴,每人并被求償2,500元美金,而受害學生一家也已搬離該地區。
在伊利諾州,同樣發生了兩位14歲學生被學校足球隊的學長以入會儀式為名進行性侵害。該州為了減少這樣不當入會儀式所造成的傷害,當局已立法通過反制法案來管制類似的校園霸凌行為,凡是老師、教練、社工以及助教發現此種不當入會儀式卻沒有通報者,均將視為違法。
根據美國教育部在2011年發布的資料顯示,光是2007-2008學年度,全美公立高中就通報了800件強姦案,以及將近4,000件性暴力攻擊案件。另一項針對男性同儕之間的性霸凌調查也指出,將近一成的高中男學生表示自己曾經被男性同學以不同方式進行不同程度的性侵害。而從全國犯罪案件通報系統(National Incident-Based Reporting System)向執法單位通報的性侵案統計中也可以看得出來,青少年犯下性侵案件的比例已遠遠超過其他年齡層,更有33%的性侵受害者是13到17歲的青少年,顯見青少年性偏差的行為及后果均十分嚴重。然而,這些數據只是冰山一角,因為研究人員發現,只有一半的青少年會在受到性侵害之后把事情說出來,更只有6%的人會向有關單位舉報,所以青少年性侵害的加害人及受害人的真正數目,要遠比目前所知的來得多。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校園性霸凌問題隨著青少年的性侵害案件逐年增高,校園中的不當入會儀式也愈來愈常使用性侵害為手段,手法也愈來愈殘忍。這樣的情況還會從高中繼續蔓延到大學校園。一旦學生在高中時被允許或是被鼓勵使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學弟妹,他們到了大學會做出一樣的事情,甚至分享到社群網站上,讓更多人模仿這些不當的入會儀式。
為什幺美國校園會出現這樣不當的入會儀式呢?許多分析家指出,文化要負很大的責任。美國文化普遍崇尚領導者,要求孩子要獨立自主,加上運動文化過份強調男子氣慨的重要性,這樣的觀念一旦有所偏差,就會有人認為羞辱別人、有膽量攻擊別人是一種陽剛的表現。而弱小者則被認為要通過這樣的考驗,才能代表他們長大成人。想要成為團體中的一份子,也必須以此來獲得大家的認同。 校園是社會的縮影,學生們在其中試著學習如何與其他人相處。當這些不當的入會儀式變成一種傳統,加上許多學生家長及老師也都曾經歷過相同的事情,他們對于學生的不當行為就採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放任態度,問題就變得愈來愈嚴重。
有些人認為性侵害和性霸凌并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霸凌者是透過性侵害為手段來達成其霸凌的目的,而非以性侵害為目的。然而,無論加害者是出于好玩、無知,或是被迫對受害者做出不同程度的性侵害,對于受害者來說,其受到的傷害是一樣的巨大。而且,只要是以性方式侵害到他人身體及心理的行為,無論是強暴或是性霸凌,都會有相互助長的作用。所以,家長及老師千萬不能再以「男生年輕不懂事」或是「他們只是在鬧著玩,又不是想要強暴對方」這樣的心態去面對性霸凌以及不當的入會儀式。因為學校教育是社會教育的一環,他們在學校學到的一切,日后都有可能會應用到社會行為上。這樣的問題必須被正視,而且從現在開始著手解決。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