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另類留學挑戰自我 三名大小留學生講述出國經歷(3)

          首頁 > 

          留學

           > 另類留學挑戰自我 三...

          另類留學挑戰自我 三名大小留學生講述出國經歷(3)

          低齡留學劉宇心

          放棄中考奔赴國外

          從北京最負盛名的小學、初中畢業,15歲的劉宇心并沒有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選擇繼續在國內讀高中,而是奔赴大洋彼岸,當起了一名美國高中生。一個人在異國求學,獨立面對文化、教育、生活上的種種差異,劉宇心的留學生涯過得并不輕松。這份經歷,讓這個小女生在短短兩年間變得成熟、獨立。

          開清單列留學理由

          “幾乎從我有記憶起,就有出國的愿望了。”劉宇心是個很有主見的姑娘,她笑言自己出國的想法一方面是受長期與歐美人一起工作的媽媽影響,另一方面是好似對英語有天生的熱愛和對國外知識的興趣。

          劉宇心一直就讀于北京最好的學校,小學是實驗二小,初中是人大附中,而且成績一直很不錯。她性格開朗,喜歡新鮮事物,是學校社團的活躍分子,還創立了一份中英雙語雜志……而隨著中考壓力的逼近,她這樣的行為多少會被視為“不務正業”。

          初二快結束時,繼續備戰中考,還是準備申請留學?宇心從小根植于心的留學夢想也開始蠢蠢欲動。那個暑假,宇心和媽媽有了一次長談,表達了自己想留學的想法,得到了媽媽的支持。宇心的媽媽肖堰也早已開始通過各種朋友多方咨詢女兒的出國事宜。

          肖堰給宇心和自己一人一張白紙,兩人同時在紙上列出留學的種種理由。宇心一口氣寫了20多條:更適合國外教育、獨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再看媽媽,也密密麻麻寫了很多,寫完后兩人再一對比,發現很多理由都很重合。于是,一場家庭會議之后,劉宇心正式啟動了留學準備。

          主動出擊爭取機會

          宇心回憶說,她真正下決心去美國讀高中時,距離學校的申請截止日期只有不到3個月。來不及參加各種語言考試培訓,宇心便開始倉促應對托福、SAT等出國考試。然而她在托福考試中遭遇“滑鐵盧”,連續考了兩次,成績并不是很理想。

          更難的是申請學校文書寫作。在這個環節中,宇心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中美教育的差異。“每個學校的文書題目都不相同,非常個性化,有個學校的題目是這樣:假設現在是2060年,你正在寫一本自傳,已寫了200多頁,這時你會寫什么?”這種發散式的試題讓宇心感到耳目一新。她心里一喜:就喜歡這樣的教育風格!

          出這道試題的學校是美國排名前20位的私立中學。等宇心完成申請該校的文書寫作時,卻發現已錯過了該校在中國面試的時間。她輾轉打聽到該校的一位招辦副主任要在當年11月來北京參加美國私立高中介紹會。在介紹會舉辦的酒店,宇心找到了那位負責人。兩人在酒店的沙發上坐了下來,從為什么要出國聊到各自的興趣愛好,越聊越投機,談話時間從原計劃的20分鐘一下子延長到近一個小時。交流結束后,這位負責人建議宇心繼續申請。

          視頻交流緩解不適

          2011年3月,宇心如愿拿到了這所美國頂級中學之一的錄取通知書,就讀該校的9年級。5個月后,15歲的她第一次脫離父母的庇護,飛赴大洋彼岸開始留學生活。

          母親肖堰與宇心做了個約定:每周一次視頻溝通。

          初到美國,宇心看什么都是新鮮的。她迫不及待地去認識新朋友,去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還報名了學校的壁球隊,成為校隊一員。媽媽之前的種種擔憂在她看來簡直就是杞人憂天。她每天陶醉在新學校的種種新奇中,甚至每周一次與媽媽約定的視頻聊天都變得有些敷衍。

          兩個月后,宇心遭遇到了留學后的第一次打擊。一天,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宇心像往常一樣端著托盤,在一張餐桌前準備坐下來,正在熱烈交談中的一個美國女孩忽然抬頭說:“我們都是美國人,你是直接從中國來的吧?好奇怪。”

          那一刻,宇心第一次發現了自己的不同。在這所中學,亞洲學生很少,宇心所在年級,當時就她一個人是來自大陸的、從小在非英語環境中長大的中國學生。她渴望認識新的朋友,想融入美國的生活,但這次經歷讓她突然發現:想完全融入美國人的圈子太難了。

          沒等到與媽媽約定的視頻通話時間,宇心迫不及待地給媽媽打去了電話。在電話里,媽媽開導她,如果改變不了自己的膚色、血脈這個事實,那就大膽地迎接這種不同。這個電話講了4個多小時,結束的時候,宇心平靜多了。

          勇于溝通收獲成長

          另一種挫折來自文化差異導致的不理解。到美國第一次期中考試之后,劉宇心看見英語老師的評語就崩潰了:“你表面上也挺用功的,怎么效果不大?你是不是有些裝模作樣?”宇心覺得特別委屈,在與媽媽的視頻中差點哭出來。媽媽鼓勵她去找老師聊聊,告訴老師自己原來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中讀書,目前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是什么,和老師共同探討改進的辦法。一定要經過嘗試、努力后才知道結果。

          在媽媽的鼓勵下,宇心給英語老師發了一封郵件,約他見面。第二周他們進行了單獨交談。聽了宇心的陳述,英語老師驚嘆:“太難以置信了!你原來一直在純中文的環境里呀,如果讓我忽然做那么大的轉變,還不如殺了我!”期末考試后,這位老師給出的評語截然不同了:“你是個百折不撓的學生!”

          宇心回憶,初到美國的第一年,遭遇了不少挫折,到了第二年后,逐漸適應了美國人的生活、思維習慣后就發現,之前自己所糾結的問題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盡管還是會有美國同學喜歡用“有色”眼鏡視她為不同,但劉宇心已經不再畏懼,她開始懂得勇敢地溝通,主動去爭取。

          回想這兩年來的經歷,宇心總結說,自己從小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而相信凡事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成功。同時,她也增長了見識、心胸更加開闊。了解到了世界另一端的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和思維方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