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英國研究指出社會科學相關科系大學畢業生工作前景較佳 2013年11月27日 03時訊
根據一份由英國社會科學推動組織「Campaign for Social Science」于2013年10月28日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學生想要在大學畢業之后有較佳的工作前景,則應該在大學里主修社會科學相關科系,社會科學文憑將增加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有助于投入就業市場。這份報告的主要資料來源是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HESA)于今年八月底所公布的一份以62,000名2009年大學畢業生為研究對象所進行的生涯發展縱貫調查,這份調查主要在探討這群年輕人在2009畢業后到現在這段期間的就業狀況。 參與這份報告的研究者將社會科學相關科系定義為經濟學、管理學、商業研究、人類學、社會學、犯罪學、人文地理、媒體研究、城市規劃、教育及政治等十一類大學科系。他們發現上述這些科系的大學畢業生和主修科學或是藝術及人文的畢業生相比,較為容易在畢業后找到工作。在畢業三年之后,有超過八成四(84.2%)的社會科學相關科系畢業生是處于就業中的狀態;相較之下,藝術及人文科學的畢業生畢業三年之后的就業率只有七成九(79%),主修科學的畢業生的就業則只有七成八(78%),都不到80%。 社會科學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們不只比較容易找到有給薪的工作,也有比較大的機會能擔任管理職或在職場上扮演較為重要的角色。統計調查結果顯示有接近百分之八(7.6%)的社會科學畢業生找到的是可歸類為管理職或高級職員的工作,明顯高出主修科學的畢業生(3.6%)和有藝術及人文科學文憑的畢業生(6.2%)。此外,在工作性質方面,分析也顯示有超過七成的社會科學畢業生從事的是具有專業性或技術性的工作,有百分之七的畢業生在金融與保險領域就職。 而在大學畢業生繼續升學的比例上,調查分析結果也發現若以社會科學相關科系的畢業生與其他科系畢業生相較,他們比較不會選擇在畢業后直接繼續升學,只有一成的畢業生會選擇留在教育體系中,繼續學習。另一方面,主修科學的大學畢業生則有超過一成七的人會選擇繼續留在學校里修讀碩士學位;而主修藝術及人文的畢業生也有接近一成二的人會選擇直接繼續攻讀更高的學位,都明顯高出社會科學相關科系畢業生在畢業后選擇直接繼續升學的比例。
學校名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 University of Bristol 所在位置:英國,布里斯托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876年學歷: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3000人院校地址:9910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也提出傳統認為社會科學畢業生就業前景狹窄,只能從事「社工」或「教師」等這類工作的現象是不存在的。相反的,主修社會科學所訓練出的分析思考、解釋及闡述能力與溝通技巧,都恰恰是現今雇主所希望員工具備的重要技能。不論是公部門或私人企業,都有許多雇主正在排隊等著要聘雇社會科學相關科系的畢業生。英國社會科學推動組織(Campaign for Social Science)主席Professor James Wilsdon也對此報告的調查及分析結果提出回應,他認為英國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里位居全球領先地位,應該把握既有優勢,積極發展。教育及訓練下一代成為社會科學家是一項非常有價值且報酬率極高的重要投資,亟需獲得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與重視。
資料
學校名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 University of Bristol 所在位置:英國,布里斯托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876年學歷: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3000人院校地址:9910
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