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信永華)一把螺絲刀,一把尖嘴鉗,一把“淘”來的電線……山東科技大學機電學院幾個學生在宿舍陽臺上,設計制作出“智能清潔機器人”。
該機器人的主要設計者、機設專業大三學生陳天祥告訴記者,制作這款機器人總共花費一千元左右,這筆費用是從生活費中擠出來的。該機器人的前身是9月份參加齊魯大學生機器人爭霸賽時,根據大賽規則設計的一款對抗機器人。為了增加實用性,團隊成員在此前設計基礎上,對機器人的結構、功能、算法進行了改進與創新,使其具備清掃清洗、測邊測障等功能,可以用于實際應用,更加切近大眾生活。
團隊成員郭方昆介紹:清潔機器人系統的基本結構包括四部分:控制系統、移動機構、感知系統、清潔系統。基于C語言編程控制,在保證機器人既能夠穩定運行又可以靈活轉向的基礎上,采用四輪驅動設計。
記者看到,機器人底部安裝了4個紅外線感應頭,每一對感應頭包含一個發射頭和一個接收頭。陳天祥說,“紅外發射頭發射的紅外線經地面反射后,被對應的接收頭所接收。如果機器人底部距離地面的高度超過設計距離,芯片便會控制機器人,使其后退并調整行走方向,從而避免從高空跌落。在前端紅外模塊檢測到障礙物之后,通過智能判斷,機器人將繞過障礙物或者直接清理障礙物。”“智能清潔機器人通過芯片控制左右輪轉速,對機器人運動路徑規劃,使機器人在弧形路線的運動模式下,可以對地面實現無縫覆蓋,進行不留死角的清潔。”
據悉,山東科技大學機電學院歷來重視和鼓勵學生科技創新,在政策引導下,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異常活躍。僅在省科協舉辦的齊魯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機電學院參賽的5件作品就全部獲獎,其中,陳天祥、呂曉東、李帥的作品《超級機器人》榮獲一等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