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孩子”考高分阻力很大
蘭州市中考第一次診斷考試于4月23日結束了,成績也將出爐。對考生來說,中考填報志愿基本上靠一診成績來衡量。那么考生們能從一診考試中收獲什么?如何做到揚長避短?近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各科試題中社會和網絡熱點所占比重越來越多時,不少學生仍然生活在“網絡真空”、束縛教育式的家庭環境中,以致于面對這類題型不知所措。另外,還暴露出我市考生的一個弊端:凡是考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試題,失分現象十分普遍。
綜合考題成丟分“重災區”
在中考一診的語文科目中,關注流行熱點話題的試題比2013年又增加了比例,其中命題內容涉及的都與當前的熱點有關,比如“時間都去哪兒了”、“恒大亞冠奪冠”、“玉兔號月球車”、“蘭州治污”、“家風是什么”、“正能量”等多個社會熱門話題。物理也一樣,蘭州第22中學的高級教師繆玉霞分析試卷后認為,物理試卷考查的內容源于課本但又不局限于課本,尤其是把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放在現實生活的實例情景中進行考查,甚至是“物理與生活的對話”,“對話”題目多達6題,分數比重也有所增加。
數學按理說與社會熱點聯系應該不會太緊密,事實卻并非如此。2013年蘭州市旅游收入大幅增長、蘭州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大范圍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等,讓考生在數學問題中了解社會和科學知識。化學考察的方向更明確,多達19道題都側重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考生的丟分“重災區”主要有哪些題型呢?語文試卷中現代文閱讀和文言文閱讀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考生失分的原因多是答非所問,抓不住題點。物理試卷由于對學生能力考查有所強化且題量偏大,考生紛紛反映由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強,因此在7道此類型的試題中失分嚴重。不難看出,凡是在應對活學活用的試題時,大部分考生都會有些棘手,從而使得這一陣地成為丟分“重災區”。
“真空教育”束縛考生難發揮
為了讓孩子安心學習,避免受到外界干擾。家里不裝網線,手機禁止開通上網功能,放學后第一時間接送,盡可能讓孩子生活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真空”中。這是絕大多數父母希望孩子保持的狀態。
蘭州五中一名女生小麗告訴記者,從升入初中后,家里斷了網線、電視信號,手機也禁止她使用。擔心自己學習分心,爸媽把家庭營造成一個艱苦樸素、與世隔絕的狀態。媽媽以身作則多年來不化妝,衣著樸素,爸爸平時只關心小麗的成績。這讓小麗覺得除了自己吃得比較好外,家庭就像一個牢籠。自己性格內向,平時跟同學交流也不是很多,這次考試時面對一些跟社會熱點和網絡有關的試題時,“題答得很不理想,尤其是一些考查綜合能力的題目,根本沒有思路,各個科目的這種題型都沒有答出來,至少丟了130多分”。
采訪過程中,許多家庭都存在這種現象,一切為成績開道,動手動腦的范圍也僅限于學習,尤其對待網絡的態度是全面封殺,只要父母能代勞的全由父母一手操辦。
一名省級示范性高中的中層領導認為,讀死書,死讀書的教育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考試體現的是分數,看重的是分數。題型向應用型、實用型靠近了,但教學方式仍然以傳統為主,本身兩者之間就是脫節的。而且在追求升學率的大背景下,沒有誰敢在教學方式上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因此,類似“小麗式”的學生考高分的阻力比較大,不登高望遠永遠看不到窗外的世界。“真空教育”、“束縛教育”都不可取。
不過,在語文科目丟分“重災區”,也有教師私下里認為,試題考查得過于“標準化”,限制了學生發揮的余地。同一件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得出的結論不同,這類閱讀要求考生的回答千人一面,也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反思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