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率先探索“個性化”教學新模式
核心提示
近幾年,受城鎮化趨勢的影響,農村學校生源減少,出現了一些學生數量很少的“小班級”。針對這種客觀情況,安溪縣教育局引導學校改變教育理念,利用“小班”優勢,打造更加自由的課堂教學方式,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制訂個性化教學方案。
學生自由走動交流,老師穿梭指點
安溪魁斗鎮東洋小學現有學生74人,平均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不超過20人。教室內配有電腦、電視、投影儀等多媒體現代設備,隨處可見的圖書角大多圍滿了看書的學生。
這里的學習環境特別輕松,課桌椅的排列不再是一成不變,而是根據教學需求,隨時組合成“馬鞍形”、“圓圈形”、“品字形”等,教室墻上貼滿了學生自己創作的漫畫、照片和小制作,讓孩子們真正感覺到“這就是我的學習地盤”。
和想象中的不一樣,在課堂上,孩子們不再只是呆板地坐在座位,老師也不是印象中一直站在高高講臺上講解。在數學課上,看到,同學們自由地在教室里走動,每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他們拿著尺子互相測量腳掌、手臂的長度,采集數據,進行計算,老師則穿梭在各個小組之間,不時給同學指點。
為了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增加互動機會,東洋小學把老師的辦公區也搬進了教室。此外,學校還實行小班化教學作業“面批制”,老師當場批改作業,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確定因材施教的方案。在這樣的家庭式教學中,學生不再“怕”老師,而是逐漸養成善于交流,敢于提問的學習方式。
超小型班級催生的新教學模式
據了解,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安溪縣266所小學中,100人以下的學校(含教學點)就有88所,占到全縣小學數的33%,其中15人以下超小型班級占全縣農村基層小學班級數近三分之一。
安溪縣教育局局長王佳敏說:班級生源少并不等于超小班教學,實施超小班教學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轉變。農村學校超小班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從關注“普遍性”到關注“每一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才能真正提高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這是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載體。”
在縣教育局的指導下,東洋小學等學校確立了“超小班教學”的研究目標,嘗試用小班化教育理念改變“超小班”教學組織形式,讓每一個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在教學觀念上,老師突破了“教”的限制,與學生圍成一圈,零距離交流知識;在教學方式上,老師要讓學生處于課堂的中心地位,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盡量實現“個性化”教學。
東洋小學教師王老師說:“以前,班級學生數量大,我們只能關注整體,教學精力更多只能放在解決普遍性問題上。而在‘超小班’,班級學生數量下降到15人,甚至10人以下,反而讓老師關注每一個學生成為可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