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試目的: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及其應用程度。
筆試重點:現行中學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包含的主干知識及其應用能力。
筆試內容:包括綜合知識測試和學科專業知識測試兩部分。
1.綜合知識測試包括時事政治(2014年6月~2015年5月)、民族團結、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規等內容。
2.學科專業知識測試包括:漢語文、維語文、哈語文、蒙語文、柯語文、漢語、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含新疆地方史)、地理、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信息技術(含計算機、電教)、綜合實踐活動、心理健康。
3.除維語文、哈語文、蒙語文、柯語文外,其他學科試卷均用漢文命制,并要求用漢文答題。
筆試時間及分值: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綜合部分30分,學科專業知識120分)
綜合知識測試說明(各學科考生必考內容)
一、考試目的
綜合知識測試是針對教師崗位任職能力和職位要求進行的基礎測試,是參加教師招聘考試考生的必考內容。測試以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民族團結教育、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規等內容為命題依據,考查了解報考人員對公共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履行教師義務的必備能力和素質。
二、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滿分30分。
2.內容比例:民族團結教育約占50%;新疆地方史約占20%;教育政策法規約占20%;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約占10%(2014年6月~2015年5月)。
3.題型:選擇題、判斷題。
4.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稍難題、較難題比例為7∶2∶1。
三、命題基本要求
1.命題關注考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民族政策、教育方針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2.命題突出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注重能力立意和對現實生活現象的分析、判斷,在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中體現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漢語文
一、考試目的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漢語文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試范圍
(一)各學段內容比例
初中、高中的語文知識與能力要求比例為6∶4。
(二)考試能力要求
1.語言積累運用
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識記現代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的字形并能夠正確書寫。識記中學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能夠默寫《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背誦的優秀詩文。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正確使用常用詞語(包括成語和關聯詞語)。辨析并修改語病(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重復累贅、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根據需要正確使用相應的語言表達形式,做到簡明、連貫、得體。
2. 現代文閱讀理解
現代文閱讀重點考查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評價能力。整體把握文意,理解和品析重點詞、句,概括要點,探究評價有關內容,領會寫作方法的作用等。
現代文閱讀包括一般文章(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文學作品的閱讀。一般文章的閱讀,要求能根據文本的不同特點進行分析、比較,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的態度或觀點,就文章的內容、語言、寫法等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文學作品的閱讀,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對作品的思想內容能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注重整體感悟和理解。閱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為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能領會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3.文言詩文閱讀理解
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教材選文為主)。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思或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把握文章大意,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評價分析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4.寫作
能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層次清楚,情感真實,詳略得當;能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說明順序清楚,說明方法恰當,說明語言簡明;能寫簡單的議論文,做到觀點鮮明正確,有理有據。根據生活的需要,能寫常見應用文。能根據所給的文圖資料,自擬題目按要求寫作。能正確使用常見的標點符號,不寫錯別字。
作文形式包括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看圖作文)、話題作文。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試卷的問卷與答卷分離;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卷上,寫在問卷上無效。
2.考試時間及分值: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其中綜合知識30分,學科專業知識120分)。
3.試卷結構及題型
試卷結構:語言積累與運用約占20%;現代文閱讀理解約占28%;古詩文閱讀理解約占12%;寫作約占40%。
題型: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作文題。
四、試卷難易度比例
容易題、稍難題、較難題比例為7∶2∶1。
五、命題基本要求
1.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內容命題。
2.命題突出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注重對考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
漢語
一、考試目的
以《全國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試行)》為依據,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漢語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試范圍
(一)內容比例
以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普通班、雙語班)《漢語》教材及高中必修《漢語》教材為依據,主要考查掌握教材內容的情況,涉及教材中的字、詞、課文和練習中的內容。初高中所占比例為6∶4。
(二)考試能力要求
1.漢語基礎知識拼音、漢字、詞語的理解和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
2.漢語運用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包括作文能力)。
三、考試形式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試卷的問卷與答卷分離;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卷上,寫在問卷上無效。
2.考試時間及分值: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綜合知識30分,學科專業知識120分)。
四、試卷結構
試卷結構由選擇題、閱讀理解、填空與簡答、書面表達與應用、作文(分應用文、作文)共五部分組成。題目類型與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的題型基本相同。其中:
1.選擇題為四選一的單項選擇題。考查拼音、漢字、詞匯、語法等知識和應用能力。
2.填空題和改錯句、造句等簡答題考查現代漢語知識和應用能力。
3.閱讀理解主要考查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也考查對所學詞語的掌握情況。具體要求包括:①理解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獲取閱讀材料的主要信息和細節;②把握和概括閱讀材料的主旨;③可以根據上下文合理推斷出閱讀材料中隱含的一些內容;④領會作者的態度、情感、語氣、傾向等;⑤把握具體語言環境中大綱規范內詞語的語音、語義和用法;⑥閱讀速度為300字左右/分鐘。
4.作文主要考查書面表達能力。在這部分考試中,先是一篇常用應用文寫作要求,然后是根據提示要求或指定的話題作文。通過句首語寫作、提示性寫作等不同方式,提供某種寫作背景,要求根據所提供材料的具體內容情景或寫作提綱完成作文。具體要求是:①漢字書寫正確、字跡清楚,標點符號使用基本無誤;②用詞準確,基本沒有詞語和句法錯誤;③在句子連接、句意轉換上自然通順;④內容完整,字數在300字以上。
五、試卷難易度比例
容易題、稍難題、較難題比例為7∶2∶1。
六、命題基本要求
1.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內容命題。
2.命題突出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注重對考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
數學
一、考試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命題原則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以現行初中、高中教材為基本內容,著重考查數學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及數學基本能力。
三、考試范圍
1.各學段內容比例
初中、高中知識所占比例為6∶4。
2.考試范圍和內容包括:
初中數學七~九年級的內容;高中數學必修①~⑤、選修1-1的主要考試范圍。
初中數學內容涵蓋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部分。
高中數學內容如下:
數學1:集合與函數概念、基本初等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
數學2:空間幾何體、點、直線、平面的關系、直線與方程、圓與方程。
數學3:統計、概率。
數學4:三角函數、平面向量、三角恒等變換。
數學5:解三角形、數列、不等式。
選修1-1:圓錐曲線與方程
四、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試卷的問卷與答卷分離;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卷上,寫在問卷上無效。
2.考試時間及分值: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綜合知識30分,學科專業知識120分)。
3.試卷結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包括計算題、證明題、應用題等,解答題應寫出文字說明、演算步驟或推理過程)。
4.試題難易度:容易題、稍難題和較難題所占比例為7∶2∶1。
英語
一、考試目的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英語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試范圍
(一)各學段內容比例
初中、高中所占比例為6∶4。
(二)考試命題依據的教材(人教版)
初中:七年級(上下冊);八年級(上下冊);九年級(全一冊)。
高中:必修教材(必修1-必修5)。
(三)考試對英語語言知識的要求
1.詞匯方面:運用詞匯理解和表達不同的功能、意圖和態度等;運用詞匯描述比較復雜的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能夠使用2400個左右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2.語法方面:掌握描述時間、地點、方位的表達方式;理解、掌握比較人、物體及事物的表達方式;使用適當的語言形式進行描述和表達觀點、態度、情感等;學習、掌握基本語篇知識并根據特定目的有效組織信息,語篇基本結構和邏輯關系合乎規范。
3.功能方面:在語境中恰當理解和表達問候、告別、感謝、介紹等交際功能;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有效使用得體語言進行表達,如發表意見、進行判斷、責備、投訴等;靈活運用已經學過的常用功能項目,進一步學習并掌握新的語言功能項目;在實際生活中較熟練地實現信息溝通的目的,恰當理解和表達問候、告別、感謝、介紹等交際功能。
4.話題方面:熟悉個人、家庭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話題;進一步熟悉有關日常生活、興趣愛好、風俗習慣、科學文化等方面的話題;熟悉我國一般社會生活的話題:職業、節日、風俗、社交禮儀等;了解有關英語國家日常生活習慣的話題。
(四)考試對英語語言技能的要求
1.讀:能從一般文字資料中獲取主要信息和觀點;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結構猜測詞義;能根據上下文線索推理、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能根據閱讀目的確定不同的閱讀策略;能通過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閱讀量(除教材外)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
2.寫:能根據寫作要求,收集、準備素材;能獨立起草短文、短信等;能使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能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據所給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或操作說明。
三、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試卷的問卷與答卷分離;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卷上,寫在問卷上無效。
2.考試時間及分值: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綜合知識30分,學科專業知識120分)。
3.試卷結構:學科專業知識分為I 卷和II 卷。I卷為單項選擇題(約占70%),II卷為非選擇題(約占30%)。選擇題、非選擇題比例為7∶3。試題形式既有考查語言、詞匯、語法、功能意念和話題等方面的單項知識題目,也有考查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題目。題型樣式包括選擇、填空、完型填空、轉換、排序、配對、命題作文等。
四、試卷難易度比例
容易題、稍難題、較難題比例為7∶2∶1。
五、命題基本要求
1.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內容命題。
2.命題突出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注重考查語言運用能力。
六、附錄
語法項目表
1.名詞
(1)可數名詞及其單復數;(2)不可數名詞;(3)專有名詞;(4)名詞所有格。
2.代詞
(1)人稱代詞;(2)物主代詞;(3)反身代詞;(4)指示代詞;
(5)不定代詞;(6)疑問代詞。
3.數詞
(1)基數詞;(2)序數詞。
4.介詞和介詞短語
5.連詞
6.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
7.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
8.冠詞
9.動詞
(1)動詞的基本形式;(2)系動詞;(3)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4)助動詞;(5)情態動詞。
10.時態
(1)一般現在時;(2)一般過去時;(3)一般將來時;(4)現在進行時;(5)過去進行時;(6)過去將來時;(7)將來進行時;(8)現在完成時;(9)過去完成時;(10)現在完成進行時。
11.被動語態
12.非謂語動詞
(1)動詞不定式;(2)動詞的-ing形式;(3)動詞的-ed形式。
13.構詞法
(1)合成法;(2)派生法;(3)轉化法;(4)縮寫和簡寫。
14.句子種類
(1)陳述句;(2)疑問句;(3)祈使句;(4)感嘆句。
15.句子成分
(1)主語;(2)謂語;(3)表語;(4)賓語;(5)定語;(6)狀語;(7)補語。
16.簡單句的基本句型
17.主謂一致
18.并列復合句
19.主從復合句
(1)賓語從句;(2)狀語從句;(3)定語從句;(4)主語從句;(5)表語從句。
20.間接引語
21.省略
22.倒裝
23.強調
24.虛擬語氣
物理
一、考試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對報考崗位所必需的物理知識和業務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試命題原則
1.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
2.突出能力立意命題,注重理解、分析和運用物理知識能力的考查。
3.適當增加開放性、探究性題目,用于考查收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考試內容比例與范圍
初中學段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8~9年級人教版教材為依據;高中學段以《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必修內容和必修一、必修二人教版教材為依據。其中初中內容約占60%,高中內容約占40%。
1.初中段力學部分
運動和力;力和機械;壓強和浮力;功和機械能。
2.高中段力學部分
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描述;相互運動;牛頓運動定律;
曲線運動;萬有引力與航天;機械能守恒定律。
3.初中段電學部分
電流和電路;電壓、電阻;歐姆定律;電功率;電與磁;信息的傳遞。
4.初中段聲學、光學、熱學部分
聲現象;光現象;透鏡及其應用;物態變化;熱和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