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轉自2015年4月23日《重慶日報》第20版技行天下 圓夢人生——重慶科創職業學院“3+1”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解析

          首頁 > 

          高教

           > 轉自2015年4月2...

          轉自2015年4月23日《重慶日報》第20版技行天下 圓夢人生——重慶科創職業學院“3+1”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解析

          1993年,重慶科創職業學院的前身僅僅是四川師范大學成人高等教育永川培訓中心。然而,從一個培訓中心成長為重慶電子信息工程學校,并最終于2008年蛻變為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實現跨越式發展,學校只用了15年。

          在重慶,提及品牌民辦高職,你一定會想起重慶科創職業學院。科創學院以“美麗科創、信譽科創、質量科創、和諧科創”為目標,積極探尋民辦高校教育規律,深度開展校企合作辦學,推行“3+1”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已經成為了重慶民辦高職發展的典范。

          今天,在高校林立、就業壓力巨大的情況下,科創學院卻連年保持著良好的人才培養質量與就業率。作為一所民辦高職,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如何突圍而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學校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結合國情與校情,在全國率先施行 “3+1”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德技雙馨、多證在手,深受市場與用人單位青睞。

          技壓群芳:

          “3+1”成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和核心競爭力

          何謂“3+1”?

          據學校介紹,“3”,是指合格學生三項必須達到的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即思想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1”,則是指在合格畢業條件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再選修至少一項拓展技能培訓,對自己再打造、再提升,成為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畢業時,學生可獲得素質教育合格證、技能教育合格證、專業教育合格證和畢業證書等至少四個證書。“3+1”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完整立體的教育體系,三者同步協調進行,相對獨立又彼此融合。

          技德雙馨:

          知識重要,做人更重要,素質教育是靈魂

          一流的國民素質,才能造出一流的產品。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堅持“學歷+能力,做人更重要”育人理念,把素質教育作為“3+1”人才培養模式的靈魂,突出人本教育。其主要內容是提升學生的人本素養、職業素養,增強學生發展后勁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職業精神、行為習慣等教育,總給人一種枯燥說教的感覺,但該校的素質教育卻大受學生喜愛。比如“職業素養教育”,學校聘請行業精英來校講座,和師生分享企業文化和知名企業家的經驗,這種講座既讓學生深刻理解職業精神,也激發了他們的激情與夢想,每次講座都是座無虛席。

          另外,“愛心圓夢”、“工商之星評選”、“藝海之星文化藝術節”、“覺醒之路”主題教育活動以及各種情景主題班會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都吸引著全校學生踴躍參加。在活動中學生的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溝通能力以及自信心、責任心等綜合素質都得到極大提高,也塑造了良好的學風與校風。

          為了使素質教育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學校還建立“科創學生成功人生素養檔案”、實施德育學分制來規范學生行為,促使其培養良好習慣,并作為素質教育證書的核發標準。

          加強素質教育,使得科創學院學風濃厚,學生精神面貌良好。漫步校園,你會看到運動場上晨跑的學生朝氣蓬勃,自習室里閱讀的學生聚精會神,實訓室的學生忙于鍛煉自己實踐動手能力……同學們在環境優美,硬件條件極佳的校園學習和生活,受益頗多。

          決定人生高度的不僅僅是才能,而是修養。對公司企業來說,他們更愿意聘用技德雙馨的學生。重慶科創職業學院的素質教育培養出學生良好的公民素養與職業精神,成為學校的金字招牌,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青睞。

          重慶建工渝遠建筑裝飾有限公司(金峰室內設計)是一家實力雄厚的綜合性裝飾企業,自2007年以來,公司年年入選中國裝飾百強企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家大型企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公司90%以上的員工都出身重慶科創職業學院藝術系。為什么學校的學生如此受企業歡迎?公司金峰總經理一語道破玄機:“科創職業學院的學生不但制圖功底扎實,而且細心、踏實、吃苦耐勞,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

          值得注意的是,學校的素質教育并非獨立于專業教育、拓展教育之外的思想道德教育,而是貫穿三個教育環節的始終。“學生浸淫于素質教育的時間越長、方面越多,學生的綜合素養也越高,競爭力也就越強。”學校校長戴偉表示。

          技藝精湛:

          精益求精,藝高人膽大,專業教育是核心

          王偉是重慶科創職業學院的明星學生。還在讀大二時,機電工程學院汽車專業學生王偉已經從各處收集了上百個鋼材零部件,花費90天時間,采用全焊接技術打造出一輛框架式輕便結構的汽車,最高時速竟能達到50公里。試跑當天,他成為網絡紅人。

          王偉自幼就表現出機械方面的天賦,自制的航模盤旋在村莊上空,村民們贊其為天才。就讀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后,受到老師的專業指導,王偉的理論與實作能力都有了突破性提高,制造汽車不過是“牛刀小試”。其后他還參與機電工程系曾德軍副教授麾下制造載人“旋翼機”的團隊,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重慶科創職業學院,王偉并非個例。學生巫強在第四屆全國ITAT技能競賽中榮獲AutoCAD建筑設計專業全國特等獎,成為獲此獎項的唯一高職院校學生。建筑工程專業的吳新鋼還在讀大二,就已經斬獲學校“天南杯”建筑設計大賽的一等獎,不少用人單位正在暗中搶奪這一優秀人才。

          談到成功的原因,他們無一例外地表示,是學校的專業教育成就了自己。

          多年的教育實踐使學校認識到,一個學生要轉變為成熟的職業人才,應該經歷三個教育環節,一是學校教育環節;二是校企合作教育環節;三是企業教育環節。三環節環環相扣,緊密結合,充分體現“教、學、做”的合一。為此,學院長期堅持以生產一線實際需求,行業專家意見,融合相關職業標準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搭建起機電工程、信息工程、建筑工程、工商管理和藝術五大專業集群,以及嵌入式C程序設計、機械CAD、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等數十門精品課程。運用模塊教學、分組訓練、師傅帶徒弟等形式與方法,讓學生懂理論、會操作、精一技,保障了學生專業技能證的過關率。

          專業與產業對接,是新常態下社會經濟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新要求。根據“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精神,學校每年都會進行詳細的市場調研,結合重慶、永川和渝西片區的產業需要,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申報開設新的專業。

          軟件服務外包(ITO)是最近幾年在我國迅速崛起的新型科技服務業,產業規模正在以年增長40%的速度迅速成長。到2015年,軟件服務外包產業預計可為中國貢獻14%的GDP增長和15%的服務業GDP增長,將大力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學校老師馮剛準確把握IT產業發展熱點趨勢,成功申報了重慶市高職院校中首個軟件外包服務、游戲軟件和計算機網絡與安全管理等新專業。這些專業就業情況非常好。以軟件外包服務專業為例,學校畢業生對口就業率在97%以上,行業起薪3000元左右,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一年后,每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使學校知名度進一步提高。目前,軟件服務外包作為科創學院高職單獨招生的專業,吸引了眾多學生前來報考。

          與時俱進,既是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也是學校自我提升的途徑。

          技高一籌:

          人無我有,競爭力更強,拓展教育是精髓

          “‘3+1’主要是在‘1’。思想素質、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各個高校都有的,但拓展技能教育這一項,卻是我校獨有,是我校學生就業、創業成功的殺手锏。”戴偉校長介紹。拓展技能教育以高年級學生為主要培訓對象,開設以實用性較強,培養周期較短的技能培訓項目為主,目的是培養一專多能、多才多藝、素質全面的學生,為學生的就業增添砝碼,為學生生存拓展空間。如文理滲透,以培養專業型的管理人才和管理型的專業人才;又如職業技能疊加,以培養一崗多能的技能人才。為此,學校精心遴選素質高,有一技之長的“雙師”教師擔任拓展技能培訓,使拓展技能真正為學生的就業增添了砝碼,為學生的生存發展拓展了空間,為學生的職業轉換奠定了基礎。

          學生王澤鮮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但是他卻在全國英語口語評測大賽NSEC(大學生組)獲得一等獎,讓同學刮目相看。是什么讓他這個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技壓群雄?他分析道,一方面因為自己對英語口語感興趣,另一方面則是選修了英語口語這門拓展課程,苦練之下,他的口語水平突飛猛進。除此之外,他還選修了茶道、團隊管理等課程。學完這些課程,他感覺自己“瞬間多才多藝起來”。

          這些課程不同于高校里的一般選修課,而是每修完一門可以獲得全國認可的技能資格證書。多一個證書,便多一份競爭力。這是學生積極擁護“3+1”的根本原因。

          據了解,這樣的拓展課程共有四十多門,可以滿足全校學生各方面的需求。現開設的培訓項目有舞臺燈光控制、家電維修、平面廣告設計、網頁設計、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攝影、藝術鑒賞、舞蹈、健美操、演講與口才、主持人培訓等等。學校要求學生畢業前至少考取一個拓展技能證書。

          “3+1”人才培養模式經過近8年的探索與實踐,取得明顯的育人效果,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下轉第4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