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2008年開始試點招收免費師范生,幾年來不斷在實踐中優化培養方案。日前,記者從教務處獲悉,2015年起,我校進一步深化卓越教師培養,通過優化生源選拔、建立新的培養機制,開展教師教育國際合作和交流,開展見實習規范化培訓等一系列新的建設舉措,培養高質量的師范生,以適應上海基礎教育發展與改革的要求。
2015年起,改革卓越教師選拔環節,通過入校后二次選拔、設立面試環節等,遴選“樂教、適教”的優秀上海生源學生進入“世承班”學習。
建立“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新機制,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加強與政府、中小學合作,共同制定卓越教師培養目標,建立“三位一體”培養新機制,邀請中小學名師、區縣教研員共同參與設計課程體系、建設課程資源、建設實踐基地、開展教學研究,在實踐實訓評價體系建設中,建立中小學指導教師共同參與評價的指標體系。
建立規模化本碩一體培養機制。試點以班級為單位成建制培養本碩一體、面向上海高中學校的優質師資,根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要求,建立本科和碩士整體設計、貫通培養、分段考核的培養機制。
實施見實習規范化培訓,加強教學技能、教育實踐建設。在市教委的指導下,借鑒上海市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在職業感悟與師德修養、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班級工作與育德體驗、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等方面做到職前完成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所有訓練項目。同時,進一步優化我校目前教育見實習安排,貫穿本科培養全程,將見實習安排與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對接,有針對性地將見實習任務分解開展教育見實習活動。分專業、分學段修訂見實習手冊,完成見實習任務,設置相應學分。
開展教師教育國際合作和交流,培養國際視野和能力,深入開展國際學習交流,包括公派出國實習、交換學生等,研究建立與國外知名教育機構共同培養模式,開發教師教育課程,認定修讀學分,加入國外知名教育機構實踐實訓培養環節,提高學生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國際交流學習的層次。
簽訂服務基礎教育協議,培養契約精神。與通過選拔的學生簽訂到基礎教育單位就業的承諾協議,保證培養的免費師范生服務于上海基礎教育。同時通過這一形式,加強學生成長為卓越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并培養學生成為現代社會公民所需的契約精神。
建立“世承班”退出機制,保證培養質量。研究建立退出標準,對進入“世承班”培養的免費師范生,按學年進行考核,未通過考核的學生,退出“世承班”免費師范生培養,進入相同專業學習,不再享有免費師范生政策。
建立分類的管理機制,進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在我校現行免費師范生項目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分學段的管理機制。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學段的特點,將現行管理機制的優秀經驗、做法推廣到中學師范教育專業中去,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辦法,保障卓越教師培養質量。
在多年探索實踐的基礎上,我校免費師范生“卓越教師”培養機制已初步形成,所提出的將學生培養成“人文情懷、基礎厚實、愛生善教、終身發展”的卓越教師目標已初步實現,“三高”(“高培養標準、高學歷、高比例海外學習”)的培養模式已初見成效。改革成果《塑造卓越教師———地方免費師范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獲得2013年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目前,免費師范生培養的許多創新舉措已推廣到全校師范生的培養工作中,借助免費師范生培養模式的深化改革,我校教師教育培養質量必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