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病因與發病機制
高血壓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按血壓水平將血壓分為正常血壓、正常高值及高血壓。高血壓定義為:在未用抗高血壓藥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二、高血壓的病因與發病機制
(一)病因:為多因素可分為遺傳和環境兩個方面
1. 遺傳 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
2. 環境 國際公認的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是超重、高鹽膳食及中度以上飲酒。
(二)高血壓的發病機制
1.心輸出量改變
2.腎和腎功能異常
3.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的病變
4.細胞膜離子轉運異常
5.交感神經活性增加
6.血管張力增高和管壁增厚
7.血管擴張物質
8.受體比例異常
9.高胰島素血癥
高脂血癥
高脂血癥的概述(血脂的分類)
血脂是指血漿或血清中所含的脂類,包括膽固醇(cholesterol,CH)、三酰甘油酯(TG)、磷脂和游離脂肪酸等。CH又分為膽固醇酯和游離膽固醇,兩者相加為總膽固醇(TC)。血脂與載脂蛋白相結合,形成脂蛋白。脂蛋白分成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ch)、低密度脂蛋白(LDL—ch)、中密度脂蛋白(IDL—ch)和高密度脂蛋白(HDI一 ch)。
(一)高脂血癥發病因素
1.年齡 高脂血癥者血漿Tc增高超過限值是易患心血管病的危險信號,其含量伴隨年齡的增長而相應增加,一般在30歲左右可發生心腦血管硬化,病變隨年齡的增長而加重,男性在50~55歲,女性在55~60歲發病,男性病變重于女性。在65歲以后,血漿TC含量不再增加或逐漸降低。因此,處于高脂血癥高發年齡者,應定期檢查血脂變化。 ‘
2.飲食每日攝人總熱量過多,則將過多的能量轉化為脂肪貯存。此時內源性TG和LDL增加;如每日攝入過多的脂肪和含膽固醇食物,則血漿VLDL—ch和LDL—ch增加;攝入高糖食物特別是蔗糖、乳糖、葡萄糖等,肝臟合成VLDL—ch和TC增加;大量飲酒后,促使合成TG。
3.季節初春至夏末,血漿TC、TG呈下降趨勢,暑期為最低值;在初秋開始增高,至冬季達峰值。原為高脂血癥者,增高幅度大。
4晝夜 肝臟在夜間合成CH。
5遺傳
(二)高脂血癥的分型
五型六類
(三)高脂血癥的特點
1.I型高脂蛋白血癥 比較罕見的遺傳疾病,成人易誘發胰腺炎。
2.IIa型高脂蛋白血癥 較多見,呈染色體顯性遺傳,易誘發冠心病。
3.IIb型高脂蛋白血癥 易誘發冠心病。
4.III型高脂蛋白血癥 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亦誘發冠心病。
5.IV型高脂蛋白血癥 常早發冠心病、腦卒中,可伴有胰腺炎、糖尿病,容易誘發冠心病。
6.V型高脂蛋白血癥 常伴有肥胖癥、胰腺炎、糖尿病等,此型較少見。
臨床表現
1.血脂測定高于同性別正常值。
2.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同性別正常值。
3.多伴有脂肪肝或肥胖。
4.角膜弓和脂血癥眼底改變。
5.可并發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血小板功能亢進癥。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