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支撐中華民族獨特精神世界、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符號與內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的思想前提,是中國夢的價值愿景,同時也是我國高校當前德育的一項重要任務與未來德育發展方向。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高校德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德育中的滲透能夠使當代大學生與時代同發展、與祖國共奮進、與人民齊奮斗,在不斷汲取傳統文化與優秀文明成果中實現創新發展。
從德育教育的社會環境來看,當前大學生成長的社會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大學生思維的活躍性、眼界的開闊性以及信息獲取的豐富性特點更為突出,與此同時,市場經濟所產生的個人利益、功利主義等都容易使價值觀與責任意識出現偏差。高校校園中面臨著復雜的文化形態、社會思潮與價值觀念,大學生的價值體系也面臨著挑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興國之魂,能夠凝聚社會共識、引領社會思潮,實現共同的價值追求,對當前大學生健康價值觀形成起到引領、導航與催化劑的作用,能促進大學生形成科學、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其健康成長。
高校文化生態的改善需要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德育中的引領來實現。對高校來說,其自身的道德文明傳承使命不可忽視。當前在高校德育中往往并未將思想道德教育貫穿于日常教育教學的全程,其地位不夠突出,尤其是單一化的評價容易造成德育教育與初衷的背離,使鑲嵌在知識中的正面價值觀隱而難顯。所以應該不斷豐富教育的個體化功能,豐富大學生生命成長的精神食糧,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改善高校文化原有生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了高校德育的內容,切實發揮其在大學生價值觀中的導向作用需要各級宣傳部門、教育行政部門以及高校的高度重視。在此過程中,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作為各部門的中心任務,應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現代高校德育的核心內容,分步驟、按計劃地采取具體有效措施,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德育教育,使大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得以完善,培養其健康、健全的人格。
要推動德育教學改革,將高校德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科學性牢牢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教學應不僅僅集中于專業課堂中的教師身上,也應該通過其他學科的教學共同實現核心價值觀的教化與傳授。與此同時,還應該重視非專業教師在大學生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的機會,實現價值觀教育“潤物細無聲”模式的建立。另外教材的建設也應該與時代同步,將具有時效性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不斷構建與豐富高校德育的內容體系,切實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重視德育育人、實踐育人、環境育人,要牢牢把握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導性、實效性與生態性。高校需要處理好教育中規范性與學生個體性的關系,尤其是在價值觀引領過程中要切實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真、善、美的追求,避免千人一面,促進大學生人格提升,推動其個性的解放。同時,在高校德育過程中應該切實為大學生提供有效的社會實踐機會與平臺,避免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之間產生差距。德育目標的達成,尤其是核心價值觀的深入,其關鍵環節在于實踐,在實踐中才能體會困境并檢驗核心價值觀的合理性。具體可通過德育案例分析與教學、“全國道德模范”教育、加強德育教育基地建設等方式形成多維育人的和諧氛圍。除了高校外,社會中的企業、團體等也應共同承載引領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形成全民育人的良好環境。“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樹立需要良好的育人環境作為載體,先進的校園文化環境的優化,將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的個體價值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