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以來,激光是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后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因其方向性好、亮度高、單色性好和相干性好等特性,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
我校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劉杰,就是一位追逐著這束“最亮的光”的人。她一“追”就是30多年。
接力教師事業和夢想
1963年,劉杰出生于一個教師之家。爺爺在學校工作,父母、叔叔、姑姑、舅舅等都是教師。家庭的教育和熏陶,讓她對教師職業充滿了憧憬與向往。
1980年9月,劉杰考入山東大學光學系技術光學專業讀本科。在那里,她遇到了影響其一生的兩位老師:陳繼述、陳文毅。陳繼述先生講的是《傅里葉光學》,他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求大家做筆記必須“非常工整、有條理”。陳文毅是劉杰的本科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當時他剛從英國訪學歸來,帶來了更加前沿的光學知識,開闊了劉杰的學術視野,激發了科研激情和夢想。他們嚴謹求實的教學態度和為人師表的風范對劉杰日后從事教育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1984年7月山大畢業后,劉杰被分配到山師工作。最初幾年,劉杰跟隨林典要、楊緒殿、沈景昭三位教授做助教。“回想最初走上講臺的情景,我仍然歷歷在目。正是他們手把手的教導,陪我一遍遍試講,才讓我克服了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問題,為我日后教學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迄今,劉杰已在山東師大講臺上辛勤耕耘了31個春秋。多年來,她先后承擔了《光學》、《普通物理》、《激光原理與器件》、《光電信息實驗》、《高等光學》等多門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
這幾門課都有些枯燥且比較難學,但同學們都表示:聽劉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她能把枯燥的理論講活了。為調動課堂氣氛,劉杰時常將光學領域研究前沿知識分享給學生,甚至還把一些光學儀器帶進課堂,生動形象,深受學生歡迎。
在多年的教師生涯中,劉杰從不拘囿于條條框框,常根據學生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如在講授《光學》課時,就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調節章節次序和內容,而不是局限于教材的固有安排,這樣大家接受起來效果就更好了。
就這樣,她所主講的《光學》課先后被評為校級、省級精品課程。2009年,學校舉辦首屆十大教學能手評選,劉杰以理科組第一名的成績摘得桂冠。
劉杰善于以科研反哺教學,她的學生總是能汲取到最前沿的學術精華。2014年7月,劉杰建立了一個qq群“物電光學學習群”,該群現有近200人,成員都是她的學生。劉杰經常利用該群分享一些科技前沿知識和國內外新成果的鏈接,引導學生時刻關注該領域動態,激發科學興趣。2013級本科生王聰說:“這些分享,開闊了我們的學術視野,讓我們對光學產生了極大興趣。”
劉杰出色的教學業績獲得了學校和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她曾榮膺山東師范大學首屆十大教學能手、優秀本科生導師、第六、七屆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多次獲山東師范大學優秀教學獎、優秀教學成果獎、實驗教學成果獎。此外,她還主編了《光學教程》、《電磁學教程》2部教材。目前主持省級精品課程項目1項。
全固態激光領域的跋涉者
從上世紀90年代末,劉杰開始從事全固態激光技術與器件研究。“走上這個研究方向,得益于1997年成立的現代光學省級重點實驗室。我要特別感謝何京良教授,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我在科研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劉杰所在的團隊是在國內較早開展二極管泵浦全固態355nm、266nm紫外激光器研究的,利用被動Q開關技術和倍頻技術,先后獲得準連續的355nm和266nm的高效輸出。
近年來,該團隊在新型全固態超快激光器研究方面,開展了LD泵浦全固態皮秒、飛秒激光器的研究。該類激光可廣泛應用在超快激光光譜、量子相干控制、超精細微加工等領域。特別是在2微米超快激光研究方面,首次用氧化石墨烯做吸收體實現了LD泵浦2微米波段的被動鎖模激光運轉。該成果發表在Laser Phys. Lett.[9(1), 15–19 (2012)]上,迄今已被引用65次,并入選高引論文。
(下轉第三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