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是對外關系支柱之一
由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主編的專題研究報告《構建人文外交新格局:中外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研究》于近日發布。
報告認為,人文交流的一個重要功能,是以人的溝通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真誠對話,增進不同國家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培育不同民族之間的長久友誼。從一定意義上講,國家之間大多數的積極體驗和見解,可以通過廣泛的人文交流獲得。人文交流的另一個功能,是可以為國與國的關系夯實社會民意基礎,不僅使得這種關系更加具有韌性,而且有助于化解國家之間的潛在矛盾,防止或緩解突發事件對國際關系造成的沖擊。
報告指出,人文交流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新亮點和重要開拓方向。它與政治互信、經濟合作一起構成當代中國對外關系的三大支柱。國家之間不僅需要通過政治對話建立互尊互信、通過經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而且還需要通過人文交流帶來互學互鑒。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外人文交流具有高屋建瓴的戰略性,更注重長期影響和效果。如果能在民間層面培養國民之間的彼此好感、理解和包容,長此以往,這種積極能量就會不斷攀升最終影響到政府決策層面。
報告建議,中國對外人文交流在機制完善方面,一是要加強部門協調,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外交體制來統籌各領域外交;二是要注重頂層設計,由最高決策機構統籌人文交流的目標和手段,尤其是科學統籌對有關人文資源的使用及投放;三是要開拓思想、進取創新,通過各類項目帶動人文交流的深入開展。在能力提升方面,既強調增強溝通及表達能力,也注重提高吸收和借鑒能力。對外人文交流活動是由每個中國人的具體言行表現所構成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