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2015年計算機一級考試《MSOffice》常考知識點(3)

          首頁 > 

          考試

           > 2015年計算機一級...

          2015年計算機一級考試《MSOffice》常考知識點(3)

          計算機病毒的特征、分類與防治

          1. 計算機病毒的概念

          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es CV):是一種人為編制的具有破壞作用的計算機程序。

          2. 計算機病毒的的特征(特點)

          ① 破壞性

          ② 傳染性

          ③ 隱蔽性

          ④ 潛伏性

          ⑤ 可激發性

          3.計算機病毒的分類

          ① 根據病毒存在的媒體分類

          根據病毒存在的媒體,病毒可以劃分為網絡病毒,文件病毒,引導型病毒

          ② 根據病毒破壞的能力分類

          無害型:除了傳染時減少磁盤的可用空間外,對系統沒有其它影響。

          無危險型:這類病毒僅僅是減少內存、顯示圖像、發出聲音及同類音響。

          危險型:這類病毒在計算機系統操作中造成嚴重的錯誤。

          非常危險型:這類病毒刪除程序、破壞數據、清除系統內存區和操作系統中重要的信息。

          ③ 根據病毒特有的算法分類

          伴隨型病毒:這一類病毒并不改變文件本身,它們根據算法產生EXE文件的伴隨體,具有同樣的名字和不同的擴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隨體是XCOPY.COM。

          蠕蟲”型病毒:通過計算機網絡傳播,不改變文件和資料信息,利用網絡從一臺機器的內存傳播到其它機器的內存,計算網絡地址,將自身的病毒通過網絡發送。有時它們在系統存在,一般除了內存不占用其它資源。

          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隨和“蠕蟲”型,其它病毒均可稱為寄生型病毒,它們依附在系統的引導扇區或文件中,通過系統的功能進行傳播,按算法分為:

          練習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錯誤,不能進行很好的傳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調試階段,還不具備發作的條件 。

          詭秘型病毒:它們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斷和扇區數據,而是通過設備技術和文件緩沖區等DOS內部修改,不易看到資源,使用比較高級的技術。利用DOS空閑的數據區進行工作。

          變型病毒(又稱幽靈病毒):這一類病毒使用一個復雜的算法,使自己每傳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內容和長度。

          4. 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① 病毒的防范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個:軟盤和網絡。要防止病毒的侵入,就要以預防為主,堵塞病毒的傳播途徑。

          ② 病毒的檢測和消除

          檢測和消除病毒的方法有兩種,一是人工檢測和消除,一是軟件檢測和消除。

          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組成和分類

          計算機網絡概述

          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計算機網絡指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多個計算機系統互聯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實現網絡中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系統。

          “資源共享”是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資源包括計算機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

          2、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功能

          資源共享(基礎) 信息交換 分布式處理 集中管理

          3、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依據不同有不同的分類。

          1)根據規模大小、距離遠近分類: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

          2)根據網絡操作系統分類: NIX網絡、NOVELL網絡、Windows NT網絡

          3) 根據信息傳輸技術分類:廣播式網絡、點到點網絡

          4)根據連接方式分類:總線型、星型、環型、樹型和混合型等。

          4、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組成

          網絡操作系統、網絡適配器(網卡)、網絡電纜(網絡線)、服務器和工作站等。

          計算機網絡的互聯技術

          1、網絡的拓撲結構:總線結構、星型結構、環型結構、樹型結構、混合型結構

          2、網絡體系結構

          1)通信協議

          在計算機網絡中,信息傳輸順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內容等都有一系列的約定,這些約定或規則統稱為計算機網絡通信協議。。

          2)開放式系統互連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參考模型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78年制定了OSI參考模型。

          3、常見的傳輸介質

          1)雙絞線電纜

          三類線: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 。

          五類線:最高傳輸速率為100Mbps 。

          六類線:傳輸速率至少為250Mbps 。

          七類線:傳輸速率至少為600Mbps 。

          2)同軸電纜

          同軸電纜由內、外兩個導體組成。內導體可為單股線或多股線,外導體為金屬編織網,內、外導體之間有絕緣材料。

          3)光纜: 光纜分為單模光纜和多模光纜。

          4)無線傳送介質:微波、紅外線、衛星通信、激光等。

          4、互聯網絡設備

          1)計算機設備

          服務器:是網絡的核心設備,負責網絡資源管理和用戶服務。

          工作站:是具有獨立處理能力的個人計算機,負責用戶的信息處理業務。

          共享設備:是指為眾多用戶提供共享的打印機、磁盤子系統等公用的設備。

          2)常用網絡連接設備

          網絡適配器:

          網絡適配器也稱網卡,它是網絡中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互相通信的接口。

          中繼器:

          在網絡中起到擴展局域網絡連網距離的作用,在OSI模型的最低層(物理層)。

          集線器:

          集線器(Hub)是網絡中的中心設備,它為一組計算機用戶提供網絡連接。

          網橋:為網間連接設備,它對網絡中的數據包起到“過濾和轉發”的作用,它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路由器:為不同類型的網絡提供互聯。不僅具有網橋的全部功能,還具有路徑的選擇功能,它屬于OSI模型第三層設備(網絡層)。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